購物如山倒,退貨如雪崩
文章來源: xiaosai2021-01-11 18:59:44

今天一早看新聞,大大的標題"COVID19 cannot stop holiday gift return season"。簡直是,宇宙也無法阻止大家退貨的步伐了!

每年一到節後,就是退貨大潮來臨的時候。根據2019年的一個15,800人的采樣調查數據說,77%的人打算退掉其中一部分節日收到的禮物,而20%的人更加會退掉一半以上自己收到的禮物。心疼送禮的人幾秒。不過再想想,既是送禮人,也是收禮人,70%啊!大概率這個送禮人自己也正在退貨的路上了。

在退貨這件事情裏,牽涉到了兩個話題。

話題一,是節日送禮的藝術。在現在這個物質掛帥的時代,送禮,似乎已經總是被打上了價錢的烙印。仿佛所有的愛與關懷,都隻能通過送禮來表達,越貴感情越深。想當年(艾瑪,我是真的老了 LOL), 我們送的禮物,可以是自己寫的一首浪漫滿滿的詩,也可以是花了大時間學習的一首外語歌,或者是一份帶著手工溫暖的自己織的圍巾。收禮的人,收到的更多的是心意。而現在,送禮幾乎就是購物的代名詞。於是各種節也越來越多,商家們大張旗鼓地號召加提醒"XX節到了!你的禮物,準備好了嗎?"

在西方社會,聖誕節大概是一年裏麵最重要的送禮季節了。給家人,給同事,給朋友,給鄰居,還有郵遞員,垃圾收集員,等等等等。我們小家延申出去的像in law 什麽的,大大小小的,20多個人。每年買禮物都是一件頭疼的事情,經常是送禮的煞費苦心,收禮的也感覺雞肋。最後幹脆大家都禮卡或者現金了。可是這樣的禮物,又有什麽意義呢?就像是自己的錢,從左口袋劃拉到右口袋一樣。所以我的最親密的朋友,都會一早說明,大家互相都不送禮,就一起出去玩,或者吃頓飯,聯係友情不在這幾天。而很多的公司,現在也都會搞一些比如白象(white elephant)遊戲,就是每人隻帶一份禮物,通常是要求在某個價值以內,然後可以互搶,但是最後每人都會得到一份禮物。或者是神秘三塔(secret Santa),同事間抽簽,抽到哪個名字就給對方買一份禮物,但是對方並不知道誰抽到了自己。同樣的,也是會要求某個價值,而最後也是每人隻需要買一份禮物,和收一份禮物。這樣就省卻了相互間送來送去,大費周章。送禮那些事兒,其實中外一致,大家都煩,但是又都難以啟齒。往往是"歡天喜地"收下,然後默默轉身去退。

話題二,則是做生意的藝術。很多國內出來的人,估計都和當年的我一樣,對海外的寬鬆的退貨製度是目瞪口呆的。習慣了國內的“貨物出門概不退換“,簡直不能相信這邊買東西,竟然還有長達數十天的退貨期。更有些大店像Costco那樣的,無限期,無條件退貨。這才是真正的顧客是上帝啊!當然,這一切都是為了讓"上帝"心甘情願,心情舒暢地掏銀子。不過隨之而來的,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濫用退貨製度。比如買件晚裝,出席完活動就去退貨;比如買了吃的,吃了大半才說不滿意味道,申請退款。順便說一下,我在穀歌打入"the weirdest things returned", 第一個跳出來的就是"the weirdest things returned to Costco"。看來Costco是退貨界的著名大佬。LOL  再順便說一下,在他們的“最奇怪”的退貨單子上,排第一的是,在一月份裏退聖誕樹!嘿嘿。

隨著濫用退貨製度的人增多,不少商家現在也調整以及收緊了退貨要求。可是又忽然來了個疫情,到處都是封城封鋪的。網購大行其道,可是買之前,看的到卻摸不著又試不了。為了做生意,商家也隻好重新放寬退貨要求。

就在我一邊寫這篇博文的時候,剛剛最新看到的NBC news,說現在很多網店的商家,為了減少客人退貨的麻煩,也為了減少自家的運輸成本(現在大多數的退貨運費都是由商家負擔的),就直接叫客人留下產品,不用寄回去了。這也引發了一係列的誠信問題,因為有些人會假裝各種理由要求退貨,然後免費留下了貨物。商家隻能憑記錄決定,如果某些人反複退貨,就將會上黑名單,以後不再售貨給TA。

要說起退貨,我其實也是很慚愧的。經常衝動購物,然後事後後悔了又去退。我幾乎是一進店,最先問的就是該店的退貨製度。大概買的時候,心裏已經知道過幾天還得回來。不過更多的情況是,東西買了,收在了某個角落裏,忘了退也忘了用。 LOL  到底還是買的沒有賣的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