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去捐款了
文章來源: xiaosai2020-12-21 10:54:05

嚴重拖延症患者如我,一些年年如是的事情,不到年底都不想去做。 轉眼已經12月底,現在終於等無可等了。這幾天,忙著把公司一些年度可以報銷的東西報銷了。還有一樣每年需要做的,就是捐款給多倫多病童醫院。

兒子出生之後,像大部分首次做父母的人一樣, 第一個孩子都是照書養的。書上說,新生兒不能側臥,俯臥更是絕對禁止,以防窒息。於是就是一直讓他仰臥,幾個月大了,放在小搖椅裏,也都是仰頭坐著。直到5個多月大的時候,一次去家庭醫生處做例行檢查,醫生說,他好像有一點扁頭症。 就是後腦勺太扁了。我一聽就慌了。可憐的娃,爺爺和外公,都有謝頂基因,這將來指望頭發遮一下醜都不成,那可如何是好?

家庭醫生於是把我們轉介到多倫多病童醫院。醫生檢查之後,量頭定做了矯正頭盔。就是一個像冰球頭盔一樣的東西,娃娃必須每天戴23個小時。隻是給一個小時洗澡什麽的時間,不必戴。其他吃飯睡覺,什麽時候都得戴著。而且因為嬰兒正是快速生長的時候,每個月都需要回去複診,根據頭型重新改頭盔。這樣的循環一直持續了8個月,滿了周歲之後才停,因為那個年紀頭型已經基本長定了。

加拿大是全民公費醫療,好處這裏暫且不表。而不好處之一,就是醫療係統壓力巨大,各醫院都是超負荷運轉。也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在醫院裏,經常會遇上一些脾氣不好的醫務人員。我自己,以及家人,都跟不同的醫院打過交道。不管是急診室,還是各項檢查,都經曆過不愉快。隻有病童醫院,8個月來進進出出,從醫生,到製頭盔的技術人員,甚至醫院大堂隨便遇到了問路的工作人員,每一個人都很和藹可親。是每一個人!

也許是因為麵對的是兒童,而且是需要幫助的病童,我一直認為病童醫院的工作人員都是接受過特別訓練的。他們知道如何憐憫和安慰,知道如何耐心而沉著。做過父母的人都知道,孩子生病,比大人難應付多了。孩子年紀小,不會表達自己的不適,不舒服了隻會哭,也更容易情緒不穩定。在病童醫院工作,一定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

自從有了這次的經曆,我每年的捐款名單上就有了多倫多病童醫院。

說到捐款,每一個人應該或多或少的都會有過經驗。很多公司,都有支持的慈善機構,會發展各種活動,號召員工參與。我們公司每年有義賣,給United Way;每年11月,有男士們蓄胡須,參與Movember (一個專為男士健康設立的慈善機構)。而有學齡兒童的家庭,更加對各種慈善捐款不會陌生。每一個學校一年到頭都會有不少的活動。

東西方的文化,都認同施比受更有福。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裏,能夠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但是同時,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慈善機構醜聞被暴露出來。捐款被濫用已經是相對好的,有些更加是詐騙。我認識的一個人,就在多倫多的某個著名義工機構工作,位居C某O 級別的。每年5個trips去佛羅裏達打高爾夫,都是機構出錢。我覺得很沒有必要。

網上有專家教路,在捐款慈善機構的時候,謹記幾點:

-- 不要答應電話捐款,因為電話上,你會被催促馬上捐,沒有思考餘地;

-- 不要等機構上門找你,如果你每年有捐款的打算,就固定一個自己喜歡的機構,而不是在有人找上門的時候,道德綁架自己;

-- 網上多做研究,有幾個網站,可以查到慈善款被使用的比例。一般如果75%以上用於慈善,已經不錯了。

附上幾個網站:

http://www.give.org/

http://www.charitynavigator.org/

http://www.charitywatch.org/

 

希望我們的善心與善款都能真正被善用,達成我們捐贈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