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鑽與瓷器活
文章來源: ENSO20152019-06-14 21:22:06

常言道: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這句話的含義我懂,就是沒能耐,就別逞能。但它的本意,我卻從未深究過。對其字麵上的理解,源於我大學時代的學生生活。那年頭,常有人到學校食堂給學生的飯盆上刻字,像名字、學號之類的,這樣,飯盆彷佛就有了防盜的功能。我的飯盆上也刻過字,但依舊被讀書人竊了。想必,那刻字的工具便是金剛鑽,在搪瓷盆上刻字自然就是瓷器活了。

 

我真正明白何為瓷器活、為何用金剛鑽,得益於上個月在微信裏看到的兩隻瓷罐。準確地說,是兩隻破罐子,可破罐子沒有破摔,而是被能工巧匠修複了。這是兩隻青花纏枝花卉雙喜罐,又叫喜字罐,是舊時結婚的必備品,成雙成對,吉祥喜慶。這兩罐子青花發色純正,線條細勁而流暢,但真正吸引我眼球的,是那一連串像訂書釘一樣的釘子,它們牢牢地將罐子的破裂處固定,使其複原。當首次看到如此的陣容、如此的匠心,小夥伴們都驚呆了!

 

 

從賣主那裏得知,這些釘子叫鋦釘。上網一查,真正的瓷器活是用鋦釘把破碎的瓷器修好,所以,這活兒又叫鋦瓷,最早的鋦瓷場景描繪於宋朝的《清明上河圖》。早年,瓷器也算奢侈品,它雖堅硬耐用,卻易碎,一旦打碎了,便成了廢物。匠人們經過長期的摸索,終於整出一套鋦瓷的技藝。其中用金剛鑽在堅硬的瓷器裂縫兩側鑽孔,然後將鋦釘分毫不差地嵌入孔內,是鋦瓷的關鍵步驟,最能體現匠心。鋦瓷不僅賦予破碎的瓷器以新的生命,還提倡了節儉,並增加了就業,養活了鋦匠。

 

當瓷器的價格不再昂貴,鋦瓷便成為多餘,這一古老的民間手藝自然要退出曆史舞台。如今,鋦匠鳳毛麟角。在我看來,帶有鋦釘的罐子比無瑕的全品更古樸,更有故事,就如同有緋聞的名人才算真正的名人。彼此相依為命,鋦釘不僅成為瓷罐的一部分,其內涵已超越了罐子本身。因此,我決定將兩罐子據為己有,用微信付款後,賣主便將罐子寄到了南京。

 

很快,父親發來微信:今天收到兩個罐子,無蓋子,罐口有缺損,體積也不小,一個箱子也就裝兩個。這種都是農村以前家庭裝東西的,量大普通。收藏品關鍵要品像好,存世量要少。好東西海關也不允許外流,你買罐子等瓷器意義不大,再說有收藏價值的會給你嗎?此意見供你參考。父親說的固然不錯,但他並不懂我的心。我即回複:謝謝老爸的建議!這兩個罐子本身很平常,主要是看中那些鋦釘,一個有80多個,一個有40多個,這種手藝基本上已經消失了。次日與父親視頻通話,他仍擔心我無法把罐子帶出國。我安慰他說,放心,下次返美,我隨身攜帶的行李就這兩罐子。父親笑曰,你還把它們當寶貝了。

 

的確,在父親眼裏毫無價值的東西,可能在兒子的眼裏就是寶貝。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瓷器乃華夏文明之瑰寶,中國因此而得名CHINA。而為修複瓷器應運而生的鋦瓷手藝則是流傳於中華大地的民間絕活,縱然它跨越千年,亦難逃失傳的命運。故此,這兩粒閃爍著祖先智慧之光芒、勤儉之美德的破罐子,難道還不是寶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