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日記》精神病與神經病
文章來源: 雲霞姐姐2023-11-01 11:51:17

 

《護士日記》(三十)精神病與神經病

 

 

小的時候,如果有人不靠譜,說一些出格的話,就會聽到大人罵一句神經病。學了護士後,發現大人們所罵的神經病其實就是指這人精神有毛病,應該是指精神病!

 

精神病與神經病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英文上就更容易區分了,精神病 Mental illness  Psychosis ,而神經病 Neurological Disorders 從英文詞上,就可以知道不同了。

 

精神病 psychosis,是感官和心裏上的病。身體器官檢查時,可能都正常,但是,思維方麵怪異,比如:思想、情感、意識及行為動作等方麵出現異常,可能會導致患者無法正常地融入社會中。嚴重的患者,生活紊亂,甚至不能自理。

 

神經病 Neurological Disorders ,是器官感應上的異常,具體到神經係統的病變。比如,脊髓神經所引起的巨痛或肌無力、癲癇、腦腫瘤所引起的視覺,平衡等問題。

 

一般這類病人被送入醫院,我們先要區分是器官感應上的病變,還是精神情感上的問題。

 

這讓我想起我照顧過的兩位五十多歲的女患者。

 

S女士,54 歲,被家人送入醫院,經過檢查,生理指標都正常。通過她家人的介紹,我們了解到:S女士獨居,家人打電話,發現她語無倫次,神誌恍惚,懷疑她精神上有什麽問題,便送往醫院,希望得到診斷與治療。

 

S女士在急診室一直昏睡,語言不清,因為器管上沒有發現異常,所以就轉入我科,再繼續觀察。

 

幾個小時後,S女士逐漸清醒,躺在床上,語言流暢地回答我的問題,就是不能動,一動左腿,就鑽心的疼痛,請求給大量的止痛藥。S女士自己承認,有慢性的坐骨神經痛毛病Sciatic nerve pain,最近疼痛得越發厲害,所以常常要靠吃大量的止痛藥昏睡,減少疼痛。

 

這樣看來,S女士是明顯的神經係統的毛病,不是精神病,後來由神經科醫生Neurologist 會診,確定病情後,把她轉入神經科住院處治療了。

 

K女士就不同了,58歲,因行為怪異,被丈夫送入醫院,並拒絕讓她回家。患者的丈夫介紹說:“K女士無法生活自理,也無法與周圍親人相處,時而發脾氣,打罵我和家人,並追到屋外的院子去打罵,時而玩弄盤子裏的食品,不知道如何去吃?K的丈夫感到已經沒有能力去照顧她,K的丈夫知道K女士有慢性精神病史,但現在巳經完全失控,隻好送入醫院。

 

K女士剛轉入病房時,我當班照顧她,她微笑地回答我的問題,對答如流地報出她的名和姓,生日,家庭;她積極配合我對她的身體檢察,生命跡象(如體溫、呼吸和心跳等)都很正常。我邊檢察邊收集她的病史,K女士說自己很健康,她逃出家,因為她先生打罵她,我安慰她說:你現在已經在醫院,是安全的,放心在這休養吧!” 

我心裏曾一度懷疑她可能沒病,是她丈夫虐待她,以某種方式趕她出家門

 

可是一小時後,K女士要上廁所,我在門外等她,觀察她。結果,她出了廁所門,就往樓道大門奔去,喊著要回家,我跟她解釋她要在醫院住院觀察幾天,她惡狠狠地指責我:你虐待我,不讓我回家,我丈夫已經在門口接我了,別碰我,我要告你們。” 天哪,這是典型的雙相情緒障礙症(英語:bipolar disorder)。

 

我終於看清了她的真麵目,無奈之下,我啟動了Code Gray (對有精神病及有暴力行為的患者,求救警報)。在團隊的幫助下,通過藥物(強製性地打一針鎮定劑),轉移注意力法(比如:你先回房,我們通知你丈夫上來接你等)使K女士安靜下來。我現在終於理解並認同她丈夫的無奈與求助了。沒有團隊的幫助,還真弄不了她。其實,她的丈夫把她送入醫院的那一刻起,應該就不會再接她回家了。

 

最後,女士在醫護人員及團隊的努力下,回到病房,慢慢地睡了過去

 

(待續)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