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抗疫不力的原因
文章來源: 謙謙美君子2020-09-18 20:13:16

美國抗疫不力的原因

 

美國的疫情從今年3月開始到現在,已持續半年時間。截至目前,全美已經累計染疫640萬人,死亡近20萬人,淪為疫情最為嚴重的國家。作為全球老大,其醫療防控體係一向被認為是世界的最高水準,但美國抗疫為何如此不力呢?

國內媒體總結出了四大因素:

  • 政黨政治 - 多黨製造成決策多出於選舉考量,抗疫政治化
  • 個人主義 - 自我為中心,對政府和權威有抵抗情緒
  • 反智傾向 - 對科學的不信任,對科學權威反感與抵製
  • 隱私文化 – 過於尊重個人的空間和隱私領域

以上認知不無道理,但流於表麵現象。因為信息在穿越不同文化背景和意識形態之間的玻璃幕牆時,會發生折射甚至自反現象。

美國的疫情防控政策,從決策過程到實施過程,其實都受到了自身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約束,我更認同下麵的分析。

政治製度的約束。美國是一個分權製衡的國家,不僅聯邦層麵的行政、立法和司法之間分權製衡,聯邦與州和地方之間,政府與社會之間也一樣。甚至是在行政機構內部,聯邦與州之間也有明確的職能分工,不存在上下級關係。總統沒有權力直接向州長、市長或縣長發號施令。並且,在美國的職能分工中,醫療和教育等事務,主要是由州承擔的。美國雖建立了一個聯邦、州和地方組成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係,但美國疾控中心(CDC)主要負責全國範圍內的疾病監測及發布、製定全國疾病控製和預防策略以及從事國際合作等;具體的醫療資源,多數在州和地方政府手中。所以,當川普總統要求一些州實施居家令時,很多州會拒絕執行。等到他要求一些州放開管控、恢複經濟活動時,也會遭到很多州的抗議和抵製。

經濟因素的約束。美國的政府與社會之間是契約關係,它們之間的互動,往往有著高額的經濟成本。這導致無論是聯邦政府還是州政府,其實都不願意、也不敢輕易下達居家令。經濟一停擺,大量增加的失業人口是政府的沉重財政負擔。根據美國失業保險金製度,州政府一般要承擔26周以內的失業保險金。如果州失業保險金庫耗竭,可以向聯邦政府或其他州借款,或發行債券。但這些都是要償還的,也是有利息的。過去幾個月裏,美國失業數字創造了大蕭條以來規模最大、增長最快的一次。紐約州等六個比較富裕的州在此情況下也最多隻能支持10個星期。還有15個州,連聯邦規定的最低標準都滿足不了。這導致很多州根本不願意接受聯邦的居家令要求。聯邦政府也不可能全是空手套白狼,需要拿出真金白銀。所以,在美國做任何事一定先算經濟賬。

文化因素的約束。美國民眾多數信仰宗教,對死亡的認知與中國人有很大區別。當美國確診和死亡人數全球第一的時候,也許有人會以為美國人民應該已經是水深火熱、民怨沸騰了。而實際情況卻是:有指責政府抗疫不力的;還有很多人不滿政府的抗疫政策“過度”,傷害了民眾自由權的。這種“美國人心真大”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源自他們的宗教信仰。自由權在西方是不需要任何世俗法則賦予的自然權利,受到上帝意願的保障。這樣一來,宗教信仰就在兩個方麵影響著人們在抗疫中的表現:一,宗教信仰使得很多人並不把生命權視為個人的專屬權,它在很大程度上是超自然力量賦予的。在失去的時候,也在一定程度上是被超自然力量收回的,並不完全受世俗法則和個人意誌的支配;二,人的自由是自然權利,不是世俗法則賦予的,也不應該受到世俗法則的踐踏。這樣一來,不少美國人就表現得既不怕死,也不喜歡政府的管控措施。這讓美國抗疫部門,從聯邦到地方,從總統到州長都感到頭痛。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戴口罩。強製戴口罩被不少人認為是對自由權神聖性的一種侵犯。他們以自由為借口,逃避自己對社群的責任。美國不少的人為這樣的自由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在應對新冠這樣一個來勢洶洶又快速傳播的新病毒時,一個權力集中的政體或許比聯邦製體係更為有效。但應該看到,讓美國采取像中國那樣讓大家全待在家裏,“悶死”病毒的措施是難以做到的。

要取得抗疫的徹底的勝利,人們寄希望於安全有效的新冠病毒疫苗的出現。川普總統在9月7日勞工節的新聞發布會上重申“疫苗研發工作將在短期內甚至可能在10月完成”。雖然人們總戲稱他是“大嘴巴”,但大多數專家預測美國的疫苗將在11月或12月準備就緒。

不僅是美國,無論是大國還是小國,富國還是窮國,毫無疑問都將有適合自己的應對新冠病毒的方法和模式。但現在就慶祝抗疫的勝利似還為時過早,正如西方諺語:笑到最後的才是真正的贏家(He who laughs last laughs best)。

 

二零二零年九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