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為何會窮?
文章來源: 謙謙美君子2019-10-17 11:47:08

窮人為何會窮?

 

10月14日,2019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三個發展經濟學家: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阿比吉特·班納吉(Abhijit V•Banerjee)和埃絲特·杜弗洛(Esther Duflo),來自哈佛大學的邁克爾·克雷默(Michael Kremer),以表彰他們在“利用實驗性方法在全球脫貧”方麵所做的貢獻。

在諾貝爾獎眾多獎項中,經濟學獎遲到了68年。它是在瑞典中央銀行的竭力勸說下,才由諾貝爾基金會點頭增設的。自此,諾貝爾獎的巨大光環照進了一個新的領域。這是唯一為社會運轉理論提供的獎項,也是唯一不在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遺囑中的獎項。這位100多年前的發明家曾在一封信中說過,自己“滿心憎恨商業”。既然沒有諾貝爾本人的同意,經濟學獎的獎金自然不能像其他獎項那樣,從諾貝爾捐贈的遺產中支出,而是由瑞典央行掏錢,也就是由納稅人買單。2019年獎金金額為瑞典克朗(SEK)900萬(約合645萬元人民幣)。

值得注意的是,阿比吉特·班納吉和埃絲特·杜弗洛是夫妻,並且同在麻省理工學院(MIT)任職。此次獲獎被稱為“史上最強學術夫妻檔”。埃絲特·杜弗洛,年僅46,諾貝爾經濟學獎最年輕得主。她在2003 年6 月與兩位印度裔教授阿比吉特·班納吉Abhijit Banerjee和邁克爾·克雷默(此次另外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在麻省理工學院共同創建了 Abdul Latif J ameel 貧困行為實驗室,並以此為基地,專門聚焦於發展與貧困研究。實驗室的任務是確保扶貧政策的製定基於科學依據,從而減少貧困人口。他們通過大規模(深入貧困人群最集中的18個國家和地區)的隨機田野實驗方法(randomized field experiments ) 評估和驗證具體減貧政策的效果,從而發現有效的克服貧困狀態的相關政策。他們在研究中引入了新方法,例如改善教育質量和開展醫療保健等。他們的研究路徑正是發展經濟學在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的前沿方向。

窮人為何會窮?窮人為何擺脫不了貧窮?他們的研究打破了很多人長期以來對於“貧窮”的理解。首先,窮人麵臨的真正問題不是吃不飽飯那麽簡單,而是沒有辦法獲得全麵的營養;第二,疾病預防工作即使再便宜,窮人也不會去做,因為他們隻關心生病以後要花多少錢來治;第三,窮人家的孩子不上學不是因為沒錢,而是不願意上學;最後,窮人一般都沒有社會保險、退休金、養老金,對他們而言,孩子是養老送終的唯一希望。所以,他們會越窮越生,惡性循環。

他們的研究完全顛覆了我們小時候就被灌輸的道理:窮人為何會窮? 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是地主資本家剝削造成的!可惜,“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中國“打土豪分田地”和“公私合營”之後,所謂的剝削是消滅了,但窮人依然窮困。六十年代初甚至餓死了幾千萬人(傳聞),窮到被餓死的這等人間悲劇與剝削哪有一毛錢的關係?

中國改革開放40年,讓上億人民脫貧致富(官媒:由一九七八年的兩億五千萬減少至目前的兩千九百萬)。這場偉大的實踐遠勝於三位大獎獲得者的隨機田野實驗方法。所以,以成敗論英雄的話,諾貝爾經濟學獎理應授予鄧小平才名至實歸。可惜,諾獎注重理論創新和規律發現。咱們鄧大人隻是“摸著石頭過河”,沒啥理論。要有,就是“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了,這肯定也達不到評委們西方經濟學體係的標準。再者,諾貝爾獎還沒有授予死人的先例。

其實,窮人為何會窮?除了天性懶惰之外,就是因為很多慈善組織的做法是建立在誤解的基礎上的 - 施救者總是授人以魚,而不是授人以漁。美國知名調查公司蓋洛普2014年的調查數據顯示,美國約有19%的人(約合6000萬 – 這算窮人嗎?)在過去的12個月內在購買食物時捉襟見肘。這應該是美國越來越左的社會主義傾向造成的吧。所以,怎樣正確製定魚和漁的扶貧政策才是拯救窮人的關鍵所在,也是這次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初衷和目的所在。

 

二零一九年十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