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作如是觀》其實就是最公開的秘密了
文章來源: 明亮現實2019-07-11 14:45:40

讀者:

 

金剛經裏提到四句偈,一直讓人們猜到如今,搞不清到底是哪四句偈。接觸到明亮先生之後明白了是哪四句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其實,一點異議也沒有。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神秀的偈子就是一般人的修行路子,還未體悟一切都是幻覺,既無身心也無菩提明鏡。但五祖鼓勵神秀寫得很好,就照你寫得努力吧。五祖不去逼迫神秀。 

讀這些故事,現在覺得真有意思,是誰編排了這些情節,你悟了,我沒悟,神秀沒悟,慧能悟了,張三善良李四惡。也不知道哪一天突然產生了些許的出離感,開始把自己也平等地當成角色中的一員,我看著我自己的表演。挺有意思的。 

 

明亮:

 

你總結的都很好,以前我詳細解釋過這四句話,但為了給沒有讀過以前文章的人普及一些,我再解釋一下這四句話的含義。

 

金剛經中的四句幾乎就是現代白話,是佛教中講的最清楚的,沒有任何隱晦的地方。如果好好地去體會這四句,就直接到了最高“妙”,其它世俗教條都可以免掉了。

 

“一切有為法”:有為是看上去的“有為”,沒有任何個體可以有屬於他的“作為”或“業績”。現實是完全徹底的《無為》,但當無為的現實顯現自己的時候,總是給它自己一種“有為”的假象來,自己忽悠自己。因為有為是假象,佛就用了“法”這個字。“法”的意思不是法律的意思,而是“幻相”或“看似”的意思。

 

“如夢幻泡影”:這個“有為”的幻覺世界,就像昨晚做過的夢幻世界一樣,看似發生,其實沒有發生,看似在,其實不在。所以說是“泡影”。

 

“如露也如電”:幻覺世界裏麵的一切,看似栩栩如生,看似逼真實性,其實它們都是像夢幻一樣是空性的,好像是早上的露水,太陽出來後就蒸發掉了,沒有任何穩定性。好像是閃電那樣,看似有山山水水,看似有芸芸眾生,看似有無限的宇宙,但它們都是閃電一樣的光影戲,一閃而過,根本沒有任何穩定性,根本沒有任何實性。

 

“應作如是觀”:這句話是最關鍵的一句話了,如果你深刻地品味到這句話的含義,一秒鍾都不需要,你已經升華到高級瑜伽的頂層,也就是天台山六妙中的第六妙。我在前幾篇博文中說過現實無法描述,在語言上最接近的描述就是一個“是”字。現實沒有任何主觀和客觀,沒有任何概念,通過語言隻能說一個“是”。連說這個“是”字還是太多概念了,過分了。我從來沒有說過“真理”。假如有真理這回事,它是無法說的,“是”這個字就是最簡潔的指向工具。“如是”就是“是”的意思,白話說就是“是怎樣就是怎樣”。因為我們永遠無法確定現實是什麽,就隻能說“如是”了。因此,佛陀建議:把現實看成是“如是”就可以了。不要確定它是什麽,因為“確定”是不可能的。現實就像終極滑溜的泥鰍,你要抓住它,它就滑走了,你能看到這個泥鰍,但你永遠無法抓到它。這個泥鰍是供你“見”的,而不是抓到的。

 

同樣道理,經驗的質地是無法確定的,它們瞬息萬變,你以為你抓到了某種感覺,在你抓到的時候,這個感覺就變掉了。經驗就像一個無限終極滑溜的泥鰍,看似在無限的變化,你永遠無法知道經驗是什麽或不是什麽,你永遠無法確定它,但你可以享受它,因為你已經是‘它’了,不需要去抓它。

 

什麽叫做“抓”呢?我舉一些例子:

 

當你為“好”和“壞”糾結,就是在抓。現實看似顯現出“好”和“壞”,但那僅僅是看似的表相,它們根本不是“好”也不是“壞”。任何企圖確定“好壞”的努力都是撲空。

 

當你為“善”和“惡”糾結,就是在抓。現實看似顯現出“善”和“惡”,但那僅僅是看似的表相,它們不是思想告訴你的“善”或“惡”。任何企圖確定“善惡”的努力都是撲空。這就是五祖慧能大師告訴你的秘訣:不思善,不思惡,你就看到了本來麵目了。

 

讀者問:“是誰編排了這些情節”?為什麽要關心這個問題呢?這個問題是無解的,因為這個問題的邏輯就是思想邏輯,現實沒有“誰”,也沒有“編排”,也沒有“情節”。思想上想象有一個“誰”在後麵,他像終極設計師那樣去“編排”故事。NO,不要上思想想象的當了,這些邏輯概念完全是忽悠,不成立的。落入這樣的邏輯中去,就不是“如是觀”了。

 

讀者說:“你悟了,我沒悟,神秀沒悟,慧能悟了”。哪裏有這回事?沒有屬於任何個體“你”的悟,沒有屬於任何個體“我”的悟。當你真明白了,就會發現根本沒有“悟”這個概念,隻有無法言說的‘它’或‘是’。但不是屬於任何“人”的‘它’或‘是’。換一個說法,假設有“醒悟”這回事,真正醒悟就是發現沒有任何“人”需要醒悟,因為根本沒有“人”在,既然根本沒有任何“人”,誰可以醒悟呢?隻有‘它’,或一個簡簡單單的“是”。

 

讀者說:“張三善良李四惡。也不知道哪一天突然產生了些許的出離感,開始把自己也平等地當成角色中的一員,我看著我自己的表演“。為什麽要落入思想編織的故事裏麵去呢?昨晚夢裏也有“張三善李四惡”,現在他們在哪裏?如果你找不到它們,哪裏還有屬於他們的“善”或“惡”呢?“把自己當成角色”?首先你需要確定真的有這個獨立的“自己”可以當角色。不是這回事,“自己”是看似的自己,不真的在哪裏。角色也是看似的角色,不真的在哪裏。比如“我是一個科學家”或“我是一個父親”這些僅僅是夢幻泡影裏麵的看似有其實沒有的“光印象”,不要把“自己”當真了,也不要把“角色”當真了。

 

當你不把一切表相當真了,就是佛陀建議的“如是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