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駕後的悲慘美國夢
文章來源: 蔡鬆敏30382020-10-03 06:35:08

        由於家庭因素和對生活、工作理念的不同理解,我們門診原來雇的兩個護士助理都在今年六月份離開了,目前隻剩前台秘書。 病人到門診登記後所有的事情包括量血壓,測體溫都是我和太太親自操作,好處是對病人來門診就診的原因,社會家庭背景更清楚。      

        凱凱坐著輪椅,由妻子推著來到門診。他全身肌肉萎縮,腿不能走動,上肢可以根據指令做一些動作,但右側手臂由於肩膀疼痛而活動範圍受限。他能理解簡單的英語, 但舌頭不聽使喚,無法發音說話。無助的妻子不會說英語,還要靠親戚來翻譯。

        一個三十多歲的年輕人,輪椅上的故事肯定曲折。擔任翻譯的親戚將有限 的信息匯集起來就變成了凱凱的慘痛經曆。

        像大部分緬甸難民一樣,凱凱與太太十年前在馬來西亞難民營裏結了婚, 至今還沒有孩子。經過漫長的等待,終於在四年前作為難民到了美國本土,開始了美國夢的人生新旅程。由於沒有多少文化, 又不懂英語,隻能在動物屠宰加工廠幹苦力。凱凱經過艱苦努力,好不容易考上了駕照,他試圖自主擇業,改變一下專賣苦力的工作方式。去年初他到納城毗鄰的阿石蘭市去找一個開Sushi 店的老鄉,取取經找找商機, 想改善家裏的經濟狀況。然而人生地不熟,一時迷了路, 引起了附近巡邏警察的懷疑,停下後一測酒精濃度,屬於醉駕範疇,立即上了手銬,投入監獄。可憐的凱凱語言不通, 也不懂怎樣維護自己的權益,就在監獄裏被動地等待上法庭。

        等家屬被告知他被逮捕時, 他已經在醫院裏上了呼吸機,直挺挺地躺在急救床上對妻子的哭天喊地沒有絲毫反應。ICU 度過了一周,拔除了插管,算是保住了命,醫院裏住了一個月, 然後轉到一個離家30多英裏的養老院又住了一年。在這一年中,妻子任勞任怨,經常下班後在周圍鄉親的幫助下往返於家和養老院之間, 幫助凱凱盡量恢複身體機能。好在出事前他們有政府資助的醫保,自己不掏一分錢, 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不然天價醫療費就會讓他妻子紮起喉嚨不吃飯也還不清啊。 現在他病情穩定,住在養老院不方便,他們與一個照護公司商定,在妻子上班時周日由政府出錢請兩個護工照顧凱凱的起居和吃飯。

        凱凱的遭遇引起了一個問題: 政府在他造成殘疾的過程中有沒有責任?醫院病曆上記錄著救護車到達監獄前他有全身抽搐,口吐白沫,意識喪失, 他的殘疾肯定跟他腦缺氧時間有關。造成他這些症狀的病因絕大部分可能是酒精依賴者在停用酒類後出現的急性反應,可以是致命的。至於在監獄裏是否受到無辜毆打和迫害,天知道。而警察拘留了酒駕者應該要預測和預防這些突發事件的發生,如果沒有保釋的情況下在等待開庭時應該先讓病人就地或者去戒毒醫院治療酒精依賴, 費用可以由病人坐牢釋放後後自理。如果沒有采取預防措施避免酒精停用後的反應那執法機關就草菅人命,犯了過失罪。不管怎樣,政府應該賠償。然而,凱凱妻子沒有錢去請律師。 退一步講,即使有錢, 語言障礙也阻止他們怎麽樣叫律師來維護自己的權益。凱凱所在的群體是美國最最弱勢的群體,隻有老實的教堂牧師為他和可憐無助的妻子禱告,上帝也不能讓凱凱恢複走路和說話的功能。最後凱凱妻子放棄了訴監獄的嚐試。酒駕讓人可恨可氣,犯法的代價巨大, 而對這樣的新移民更是萬劫不複。

        作為一個醫生,我覺得不能僅僅感歎和憐憫病人的悲慘命運,我準備申請去警察局實地調查他們對酒駕犯罪的處置流程,從醫生的角度提出建議讓執法部門采納專業人員的意見,在監獄或送到監護好的醫院裏盡早開始戒酒治療, 避免這類悲劇的反複發生。

寫於2018年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