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名英雄的煩惱
文章來源: 東風再起2019-05-24 07:26:55

 

名聲大得地球人都知道,甚至外星人(如果有的話)也該知道的,同時對因自己的名聲而生成的煩惱抱怨最多的,當數愛因斯坦了。如果可以選的話,他寧願做個默默無聞的人,安心做他的研究,而不是走到哪裏都被圍觀。他不修邊幅,不在乎在周圍人眼中的形象,卻總被人們表現出的敬仰而困擾。而這種對名聲的膜拜,也給他後期造成無形的莫大壓力。

在訪問比利時的時候他曾經對那時的王後抱怨說:“the exaggerated esteem in which my lifework is held makes my very ill at ease. I feel compelled to think of myself as an involuntary swindler.”

到普林斯頓之後,他唯一渴求的,是有可以對問題平等客觀探討的人。這竟成了一個幾乎不可能的奢侈,因為那時已沒有人敢挑戰他的看法。一直到後來年輕的,隻認邏輯不認人的Goedel成為他的忘年交。愛因斯坦說過, 他每天去辦公室隻是為了可以有機會和Goedel一起在走回家的路上討論。可見名聲縱使光耀寰宇,真正的朋友圈卻落得隻剩一個。

另一方麵,受名聲的迫害最深,又默默承受從未抱怨的英雄人物,非關羽關雲長莫屬。遙想雲長當年,汜水關溫酒斬華雄,虎牢關三英戰呂布,眨眼又趕赴官渡斬顏良誅文醜,再掛印封金過五關斬六將千裏走單騎,何等的英雄氣概豪傑事跡!

人們隻看到武神光環下的關羽,卻沒有體會他在這聲名形象下付出的代價。為了維係 “美髯公” 的禦賜封號,一把胡子幾十年不敢剪。被人盛傳愛讀《左轉》,於是每晚撐著睡眼托著胡子秉燭夜讀,同一本書!關羽越活越象一個娛樂圈的大腕,生活在自己的形象和人們的期望之中。

刮骨療毒一節是讓人最感悲憤的地方。那華陀不上麻藥就拿個牛角刀在骨頭上刮啊刮, 能不疼得鑽心嗎?  一想到這裏就讓人毛骨悚然不由自主哆嗦一下。可是輿論的壓力和大眾的期盼卻逼得關公生生把炸到喉邊的慘叫又吞回去,改成一字一頓的談笑風生。同學們,你們知道嗎? 這每一個字說出來,是有多大的痛苦在折磨,多強的毅力在堅持啊?!

關羽對自己的名聲和形象,可算是維護得盡心盡力。很難說是為他一己私念。他的 “名聲越大,責任越大” 的為後世之人做榜樣的使命感,支撐著他,還有他身邊仰慕他的人物,包括棄暗投明的赤兔馬,誓不投降,最後引頸就戮於孫權。設想若還是少年時的關羽,一世任俠,不為名聲所累世事所拘,是否會沒了這些煩惱這樣的命運呢?

 

————————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