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將軍為舍跟元帥擦邊而過?
文章來源: 江匯河2020-05-10 07:38:25

粟裕將軍是國共內戰時叱吒風雲的共軍虎將,他以皖南事變後的新四軍餘部成立的三野為基礎,在國民政府老巢南京附近的黃淮海大平原地區跟超過百萬的國軍主力展開真正意義上的硬碰硬的正麵作戰,橫掃千軍如卷席,眾多在抗戰中立名立威的國軍名將都在此役中成為粟將軍的手下敗將,不到兩年就風傳殘雲般地結束了最為關鍵的淮海戰役,敲響了蔣家王朝的喪鍾,奠定了毛先帝從甘陝邊區進駐中原一統華夏的基礎。

雖說林總在東北的遼沈戰役也打了打勝仗,但跟粟總相比還是要遜色不少的。一來林總的四野是主力中的主力,共產黨就是指望林總的部隊打硬仗定江山的。而粟裕的三野應該說是共軍的雜牌軍,比劉鄧大軍(抗戰時八路的119師)都差的很遠。初時陳毅司令指輝三野時,被國民黨打軍打得稀裏嘩啦,沒辦法毛澤東才臨陣換將,將陳將軍調到西北延安去學習,以便讓出位置讓栗裕掛帥。在眾將不服,軍力萎軟的情況下,粟將軍初出茅廬就在蘇中打出了七戰捷的大勝利,打出了三野的軍威,讓國軍陷入了兩役作戰,蔣介石顧此失彼,杜聿明雙邊掛帥的窘狀。其間粟將軍到延安開會時,連毛先帝都打破慣例,出門遠迎,粟總真是不嗚則已一鳴驚人,讓人刮目相看。

整個所謂解放戰爭過程,彭總在西北領導一野小打小鬧,劉鄧大軍被國軍趕進了大別山一籌莫展,林總在東北領著共軍主力,用著俄式軍援和國軍在東北打得難分難解。隻有粟總用共軍的弱旅殘軍纏住了國軍的強兵強將,不僅有力地支援了東北林總的遼沈大戰,而且讓三野蛟龍出海,猛虎出山似地大敗國軍。真是應了三軍易得,一將難求的諺語,有了粟將軍,共軍的弱旅成強軍。縱觀整個過程,隻有粟裕當帥三野的大勝既超出常人預料,也超出高人之推測,黃埔係出身的要角想不到,長征係的虎將料不出,蔣介石沒想到,毛澤東又何嚐想到了呢?要是讓曆史來寫記功簿,粟總無疑是蔣家敗走台灣,共軍得手中原的頭號功臣。

可粟總在55年中共禸外戰事結束評定軍街時,卻並沒有位列十大元帥之一,隻能在低一檔的十大將中鶴立雞群,讓諸多軍謎門失望的滿頭找眼鏡,也成了大家茶餘飯後苦思不解的話題。其實細究的話,粟總比羅榮桓,聶榮臻,葉劍英,陳毅都更有資格當元帥,但花落誰家後的結果你不接受也得接受,粟總你就更是得回家好好想想了。

不少人為粟裕將軍隻開花不結果找出了許多理由。什麽粟裕同誌在解放戰爭前資曆大淺,在方誌敏的紅十軍團被國軍圍殲後,身為軍團的參謀長的粟裕就來無蹤,去無影地隱形打遊擊去了,整整十年渺無音訊,這就讓他跟那些爬雪山過草地的將領們拉開差距了。什麽羅榮恒是毛澤東秋收起義的戰友,十大元帥總得讓毛將軍領導的秋收起義有人代表嗎?什麽元帥必須有參謀出身的代表啊,要不然當了參謀一輩子,在毛張鬥爭時還使出了關鍵一腳的劍英同誌情何以堪啊。什麽聶榮臻黃埔時期就是教員了,不當元帥說不過去什麽的。其實你隻要一深思,這些理由純粹是瞎扯蛋,要是這些成立,林彪,粟裕不僅跟元帥,大將無關,給他們個上將,中將當當就足足有餘了。

其實粟總沒當上元帥,不是什麽資厲不夠,更不是戰功不足,也不是元帥隻有十人的限製。說白了就是有人不想讓粟裕當元帥,而這人就是那時一言九鼎的毛澤東。因為不想讓粟裕評成元帥,毛先帝不懼違背自己定的進入政屆當任要職的將軍不參加軍銜評定的原則,硬是將已仼上海市長,後又出仼外交部長屢戰屢敗的陳毅同誌拉進了元帥之列。說實話陳毅元帥當的是有苦難言,因為他後來幹的活兒跟軍事屁關係沒得,又得罪了自己的兒女親家,自新四軍時就是自己好搭檔的粟副司令,隻要毛稍微示意,陳毅肯定會是無比樂意地讓粟裕去當元帥的,他在解放戰爭時所做的讓位給粟裕指輝還幫他到處抬轎子的做法說明了一切。當然陳毅打仗不行,但情商不低,知道主意難違,於是也就毫不猶豫地掛了元帥軍銜快快樂樂地去做他的外交部長了。

那麽毛先帝為什麽這麽不情願讓粟大將軍掛元帥從而進入中共的軍隊的最高決策層呢?個人覺得有兩個關鍵因素。其一是少奇同誌與粟總的特殊關係,皖南事變後,共黨重整了新四軍,粟裕為新四軍第二縱隊司令員(當時在編的有九個縱隊),陳毅任軍長,而西北中央委任劉少奇空降出仼新四軍政委。劉少奇白區地下黨出身,指輝打仗不在行,但發掘人才,籠絡人心的才能是超一流的。在任新四軍政委的一年間,劉少奇深耕細作,挾天子以令諸侯,鋪展自己在新四軍中的人脈,而其中最讓他欣賞的兩個人,一個就是善於指輝打仗的粟裕,另一個就是精於做群眾工作的鄧子恢同誌。從這兩人後來的表現來看都屬於實實在在的千裏馬,當之無愧的人間才俊。從這個角度來講,少奇同誌確實是難得的好伯樂,俗話說千裏馬常有而伯樂卻不常有,如此一看,少奇同誌的識人用人的能力可不是吹出來的。

劉少奇在任新四軍政委一年後回到陝北中央,經常在各種場合推薦粟裕和鄧子恢兩位達人。也就是從那時起陝北中央的頭頭腦腦們才開始知道這兩位夥計。當時共黨正時用人之際,上上下下也還算齊心,不存在你部他部界限劃分。當陳毅領軍的三野在解放戰爭初期屢創敗跡情勢危急時,毛澤東就大膽啟用了少奇強烈推薦的粟裕同誌掛帥三野,從而啟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當時毛澤東的主要目標是打敗蔣家王朝自然對粟裕也鍾愛有嘉,而少奇同誌更是自然而然地在心底了默認粟裕是自己戲班子裏的要角的。

而到了55年江山已定,劉少奇已經位居中共的二把手,他領導下的白區工作的要角們也已經占據了上上下下,裏裏外外諸多重要部門。羽翼漸豐的劉少奇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威脅到了毛帝的絕對統治地位。熟讀兵書戰冊,精於權謀世故的毛澤東當然不願意見到與少奇同誌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粟將軍掛元帥,理軍機。不是說粟總就一定會跟劉少奇結成死黨走到一起,但防微杜漸對毛先帝來說是絕對必要的。實際上當時毛的主要考慮就是防止劉副手的勢力進入軍界,打亂他做皇帝的春秋大夢。

毛先帝不願讓粟裕掛元帥的第二個因素是抗美援朝的發生的是是非非。粟總因在解放戰爭時期打的大出色了,決意去抗美援朝以跟斯大林表軍令狀的毛先生最屬意的是粟裕去掛帥以抗美軍。粟總自然是有主見不唯上之人,心思跟美軍幹架討不到什麽好處,搞不好還會損害自己的一世英名,於是來了個裝病婉拒。病裝得還挺嚴重的,照其手下說粟總好象很快要去見閻羅天子似的。當然毛帝對粟總的這一小兒科也是心知肚明,既然你畏戰也就不可能勝戰。在被林彪以類似的緣故拒出征掛印後,隻好找仼何時候都能橫槍立馬的彭大將軍了。

彭徳懷掛帥的誌願軍在朝鮮跟美軍打得天昏地暗地暗,最後以誌願軍慘勝在三八線上簽下停戰協議。最讓毛先帝不爽的的是他有意當成接斑人培養的大兒子岸青公子居然被美帝的炸彈修理而去了天國,在他的身上演出了一出投機不成蝕把米,白發人送黑發人的人間慘劇。自然被基本上絕後的毛先生對彭德懷是恨得牙癢癢的,酷我把兒子交給你,你卻把他送到了上帝那裏,不是讓我兒子跟你如影隨形嗎?如今你毫發無損回國邀功,而我兒子卻屍骨無存粹身異土,真是是可忍熟不可忍。有了這伏筆,就難怪毛先帝在五八年廬山會議大發雷霆之怒,將彭老總往死裏整治的大戲了。其實在毛先帝心底,彭徳懷自然不可饒恕,你粟裕,林彪也有原罪,是你們主有危難不傾心竭力幫助,跟我來玩裝病躲貓貓的荒腔遊戲,我的絕後你們責任也是太太的。

有了這兩個因素,你說毛先帝還會樂意將粟將軍推上元帥的位置了,想都別想了。現在還有人在說粟裕沒評上元帥是因為當時主持評銜具體事務的中央總書記鄧小平從中作梗而造成了的,因為鄧矮子要通過貶低粟將軍來提高自己在淮海戰役中的作用和地位,劉鄧大軍被國軍整到大別深山中去吃糠咽菜,寸功未立實在大丟麵子了。這不能說完全沒有可能性,但應該不是主要因素。鄧小平總書記如果沒有毛澤東的授意,他估計也沒有那麽大的膽。當然四人幫倒台後,鄧矮子當權時,粟裕依舊沒有被摘掉五八年戴上的黑帽子,直到粟總在去世10年之後的94年才得到徹底的評反就要算在小平同誌的身上了,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的身上也不全是春天的故事,扒開扒深細看也是屎尿全有,大概必須用七分功,三分過來蓋過了。

粟總自己心裏想明白了嗎?我想以他的智慧和曆練,他心裏是有數的。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 良狗烹,五五年粟裕的重要性已經是大不如前了,評銜過程中自己被戲弄說明了一切。後來粟大將當總謀長又被當元帥的聶榮臻,彭德懷很很地修整了一番,官越做越小,五八年還是被他們戴上經驗主義,教條主義的黑帽,從此淡出了軍政領導工作,隻能在家中看北京的街區地圖,教兒子如何埋伏打仗了。

功勳卓著的粟大將的過早淡出中共權力遊戲的絞肉機其實也不是什麽壞事,至少讓他避免了後來像彭德懷那樣放更加慘無人道的修理,同時也避免了文革時被劃入劉主席旗下被紅衛兵掛牌遊街,挨扇耳光理十字頭的悲催命運。要不然象粟裕這樣功勞大得不得了,又不會迎合上司的軍人是絕對不會有好果子吃的。在家中雖說有才不濟,有誌難伸,但畢竟還有美女妻子楚青的嗬護,還有兒女繞膝的人倫樂趣。其實有那淮海戰役中標榜史冊的功勳作基墊,粟大將軍大可以無憂無慮大膽地往前走了,畢竟如少奇同誌所說,曆史是人民寫的,功過讓後人去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