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死要麵子”的劣根性》
文章來源: 許楠2020-04-27 14:22:02

《中國人“死要麵子”的劣根性》

原創:無言

4-27-2020

流光似水,世代如梭。麵子在中國人的圈子裏,似乎穿越了時空,從古至今,幾千年來,成為了中國文化特有的基因,而流傳千古,生生不息。

何謂麵子,麵子分為內裏麵子與外在麵子。

內裏麵子實為尊重之意。如張三很給老李麵子,又如“你看得起我”表示你對我的尊重。內裏麵子反映了人際交往中彼此關係。這是人類社會自始至終都存在的一種倫理。無論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相信內裏麵子。再比如說,國與國之間交往的國際禮儀,生意場上的你來我往禮節,朋友之間的禮尚往來。這一些倫理的背後影子就是內裏麵子。常理中,人際關係需要彼此尊重,雙方關係才能夠持久。如果不能互相尊重,那就是不給麵子。這裏的麵子就是內裏麵子。比如某國領導人到另一個國家訪問,接待國沒有執行對等國際接待禮儀,這就是對出訪國的不尊重,俗稱,不給麵子。

重視內裏麵子是人類社會活動中內在本能需要,也是人類文明內涵之一,是社會基本倫理,也是維護個體利益的一種護身符。很難想象,一個不被人尊重的人,或者說,連麵子都不要的人,在社會上能夠獲得應有的地位或利益。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保持內裏麵子的光鮮亮麗,是成功人士一種基本素質,也是普通人必須遵守的社會倫理。

 

外在麵子是指人麵部從額頭到下巴的表麵全部。它受情感影響而刺激腦部神經,這種中樞神經受到人的意識控製,其中,嫉妒,怨恨,恐懼,悲傷,羞澀,快樂,堅毅等所謂人生喜怒哀樂的情感都會寫在臉上。這就是外在麵子。

外在麵子還細分順其自然的麵子和“死要麵子”。順其自然的麵子主要是人與人相處之間,受到環境影響而引起的情緒的變化,或喜,或怒,或哀,或樂。這是每一個人都有的情緒表達方式。它不分種族和文化。比如說,你拿了一杯飲料,不小心撒到周圍人,你麵部表情就會自然地表露出歉意。你會立即向人道歉。因為人性的善透過社會倫理,反映在人的日常生活中。這就是順其自然的外在麵子。但是,我們也發現,有人把飲料撒在別人身上,不但,沒有歉意之情,而且,還強詞奪理,“你為什麽站在這裏”。其實,這種人,他知道自己做錯了,但是,為了麵子,死不認錯。這就是“死要麵子”一種表現。外在麵子屬於道德範疇。

現在重點談一談“死要麵子”。

麵子在中國文化裏賦予非常特殊的含義。麵子不僅僅是個人問題,它關係到家庭,家族問題。麵子不僅僅是這一代人問題,還會扯上祖宗十八代問題。麵子不僅僅是個體問題,還會上升到國家民族問題。中國人把麵子當作與自己生命同等重要,不給麵子簡直要了人的命。

中國人正因為把麵子看得太重,也因此隻注重外在麵子,而忽略了內裏麵子,隻看重“死要麵子”,而不注重順其自然麵子的培養。千百年來,當麵子在京城醬缸裏泡久了,顏色深了,時代的烙印不斷地把麵子包裝的富麗堂皇,“死要麵子”的麵子也就登堂入室,成為大雅之堂的象征。

如果不說,國人恐怕不會覺得“死要麵子”的劣根性,怎麽可能在我身上也有你呢。

問題就出在中華文化的根上,光宗耀祖這是中國文化中最根深蒂固的麵子工程。李家有人中了狀元,李村裏人人臉上出現流光溢彩,這或許還說得過去,畢竟都是李家人。但是,李鄉人也感到無比自豪,似乎比張鄉人高出一等,這就不明白了,李鄉人口數以十萬,李某中了狀元與你何幹,根本就是風馬牛不相及嘛。更誇張的是李村所在的市,數以百萬人也歡欣鼓舞,每一個人臉上都像貼一層金似的。

介紹前幾年的一個趣事。某市出了一位國家領導人。國家領導人亮相的當天夜裏,全市幾百萬人張燈結彩,鞭炮齊鳴,折騰了一整夜,就連街邊的乞丐都以成為這個市的市民而與有榮焉。

某人當上國家領導人與這個市的一小部分家族裏的人的確有關係,因為一把扇會遮蓋一批人,但是,與幾百萬市民,有何關係?一點關係都沒有,隻因為領導人出生在這個市而已。這恐怕就是麵子招來的。你隻要看看,乞丐與外市人說話口氣都變大聲了。這不就是“死要麵子”嗎?

這樣說好像扯了遠一點。

你看看你自己如何培養孩子,你就知道“死要麵子”危害不淺。就是因為鄰居孩子學鋼琴,悠揚動聽鋼琴聲,從鄰居穿牆而入,可是,在你聽來是那樣的刺耳,就因為她家經濟還不如你家好。她怎麽可以有鋼琴,而你們家就沒有呢?你東湊西湊也買了一台鋼琴,結果,孩子根本就是學鋼琴的料,幾萬塊錢的鋼琴,還用不了十次,就成為客廳裏永久的陪襯。就因為“死要麵子”。

同事的孩子五歲學畫畫就得了獎。你聽了這個消息,內心焦慮不安,不行,明天我一定要送孩子上畫畫班,不然在單位裏抬不起頭來。這不是活遭罪嗎?看來還是麵子惹的禍。

某一個夏日,林某一家三人擠在昏暗破舊小屋裏,沒有空調,隻有電風扇吱吱聲音,才能夠蓋過蚊蟲聲。林某老婆拉到一個關係,隻要花二十萬元,就可以送孩子到重點小學。夫妻倆把這幾年的積蓄都搬出來,點了又點,還是差那麽一大塊。夫妻倆徹夜盤算著,還是決定開口向同鄉好友借錢。孩子如願上了重點小學,可林某背負著沉重地經濟壓力。真弄不明白,孩子上了重點小學,將來就一定會飛黃騰達嗎?就一定光宗耀祖嗎?花這麽大代價值得嗎?隻因為“死要麵子”。

中國人對麵子有很多經典語錄。比如說,“做麵子”意為去做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借麵子”意為請比自己社會地位高的人來撐場麵;“爭麵子”如孩子考上清華北大,為家裏,為父母爭了麵子;“送麵子”意為為自己地位低的人撐場麵;“丟麵子”意為自己周圍人出了與社會期待落差很大的事情,如孩子沒有考上好大學,在同事中,感到沒有麵子。還有比如“撐麵子”,“賒麵子”,“挽回麵子”等。

麵子真的這麽重要嗎?“死要麵子”成為中國社會一種特有現象。上至達官貴人,下至黎民百姓,“死要麵子”成為中國人生活哲學。站在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衝突的交口處,我們會發現,“死要麵子”的確是中國人的一種劣根性。不管在任何時候都是貽害無窮。

多少人為了麵子,而家破人亡。

多少人為了麵子,而流離失所。

多少人為了麵子,而強顏歡笑。

多少人為了麵子,而累彎了腰。

為了中央權威,怎能容許香港挑戰。

為了麵子,怎能容許被人說三道四,連一個彈丸之地都搞不定。

為了麵子,送出《厲害了,我的國》。

為了麵子,高調頌揚《大國戰“疫”》。

為了麵子,造艦如下水餃。

為了麵子,即使借別人的殼,遼寧號也要顯神威。

為了麵子,在白宮簽了城下之約。

為了麵子,武漢掛零,即使違反常理,也樂在其中。

“死要麵子”已經侵蝕了中國人的善良與正直的人性,“死要麵子”遮蔽了中國人心中燦爛的陽光。“死要麵子”猶如蝗蟲一般破壞了中國的人文環境,死要麵子的劣根性已經危及你我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