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八個階段

 

/靜語

 

 

       談到一個人的心理發展,不能不提到Erikson。他的人生八個階段的理論被譽為20世紀最重要的發展理論之一。和Freud不同,Erikson側重的是社會和他人對個人發展的影響。他認為一個人隻有解決好上個階段的衝突才能很好地進展到下一個階段。了解他的理論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心理,並且在教育孩子時能注意到不同的發展階段的側重點,掌握更好的教育方法。下麵我就小結一下他的這個著名理論的精華。

 

0- 18個月:信任/不信任。這個階段嬰兒如果得到很好的生理及心理照料,和照顧者建立良好的愛和信任的關係,他才會在以後的生活中會信任別人。反之,他將會對別人不信任。

18個月-3歲:自治/羞恥和懷疑。兒童開始學習對身體的控製,比如行走和控製大小便。如果孩子不能很好地控製身體,他將懷疑自己的能力並且會有羞愧的感覺。

3-6歲:主動/內疚。兒童開始有自己主導行為的想法,這個時期如果給孩子太多的強製,孩子將會形成被動的性格,產生內疚感。

6-12歲:勤奮/自卑。孩子必須學習發展新技能的能力,如果孩子不能很好的掌握新知識和新技能,他將會產生自卑感。

12-18歲:認同身份/定位困惑。青少年在這個時期會對自己的性別,未來職業,宗教信仰,政治觀點及個性特征有一個定位。如果他沒有自己的觀點,他將會感到很困惑。

19-40歲:親密/孤立。年青人在這個時期尋求和發展和他人的親密關係,如果他不能和他人有健康的友誼和親密關係,他將感到被孤立了。

40-65歲:養育/停滯。中年人將在幫助下一代成長中感受到生命的意義。

65歲以後:完整的自我/失望。老年如果在回顧自己的人生時不能有一個正麵的總結,他將會感到很失望。

 

     Erikson的理論是眾多的人生發展理論中的一種,也屬於心理分析流派。其實每一個理論都不可能完全含概每個人人生中的點點滴滴,但他們確實可以指導我們更清楚地了解一個人大致的心理發展,無疑是很有幫助的。

 

     他的理論會引起我們深思很多問題:留守兒童的養育問題,嬰兒階段母親提早去上班不能和孩子建立很好的attachment 造成親子關係的疏漏,現代女性在社會家庭角色裏的掙紮以及父親在教育環節裏的缺失對孩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