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意間,我們忘掉了中醫
文章來源: 流浪北美的螞蟻2019-03-04 18:01:38

最近,很少跟風大陸電視劇的我突然發現有一部電視劇值得一看,那就是《老中醫》。餘以為這部電視劇最大的看點不在於劇中所描述的主人公翁泉海醫術多麽高超,醫德多麽高尚能夠醫治一些疑難雜症,而在於它提醒人們不要小看了中醫這門傳統醫學,它的確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中醫在中國傳播和發展了幾千年,並曾經長久地主導了整個民族的醫療醫藥行為,為上至官僚富貴,下至平民百姓帶來了健康與長壽的希望。

小時候我長住奶奶家,偶爾發生頭疼腦熱感冒發燒之類的小毛病時,奶奶總是給我煮一碗“薑糖水”。她把生薑洗淨切成碎末,從鄰居家摘來幾片竹葉,切一兩塊蔥根,取一個白菜疙瘩,放幾粒綠豆,再加上一大勺紅糖,一大碗水,在砂鍋中用慢火燉半個來小時,就熬成了一碗熱騰騰的“薑糖水”,然後讓我趁熱喝下去。別看這一碗又甜又辣的水,作用絕不亞於我們現在使用的退燒藥,很快就在我的體內發生作用,一場大汗涔涔之後,神清氣爽,症狀全消,第二天就可以上學去了。

還有,小時候的我十分頑皮,摔傷扭傷胳膊腿腳時有發生。一旦自己的腳或胳膊那裏被扭傷了,奶奶就去鄰居家采一些俗稱“順筋枝子”的枝葉來,連杆帶葉地煮一大盆水給我燙洗,幾次之後腫痛就消失痊愈了,療效堪稱神奇。

此類“薑湯水”和“順筋枝”就是中國民間最簡單的“中藥”,普通百姓家裏都廣泛傳承和使用著這樣的一些“偏方”或“秘方”之類的東西。這些材料極其普通便宜,來源廣泛,製作簡單,幾乎沒有什麽副作用,深受大眾的喜愛和推崇,因而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流傳甚廣,久經不息。

兒時我們家附近有一家中醫院,位於鬧市,總是熙熙攘攘的,門庭若市。文革以前,在西醫醫療技術尚不發達的中國,中醫依然深受大眾的崇拜,在大陸國民醫療體係中占據著不可獲缺的重要地位。

可是,曾幾何時,中醫好像漸漸淡出了我們這一代人的生活。人們嫌它療效緩慢,煩它煮藥麻煩,還有服藥的不爽,攜帶和保存的不便等等。尤其是隨著近些年來西醫的普及和技術設備的迅猛發展,中醫甚至有被排擠出醫療保險體係的可能了。前不久還聽報道說,著名中醫中藥的旗幟“同仁堂”,還被國家質量監督部門摘掉了某某“優質產品”的牌子呢。丟人哪!慘不忍睹啊!中醫發展到了這一步,究竟是什麽原因?

中醫中藥的確有過輝煌的曆史,可那隻代表過去。近代以來,中醫嚴重地落伍了,遠遠落後於時代的發展和要求。當那些中醫的老學究們還在扳著手指誦念著某某古籍,某某名人的某段經典論述時,西醫已經發展出了B超,CT機等等精確高效的診斷儀器,以及微創手術等先進的治療方法,還有層出不窮的高效藥品。反觀我們的中醫呢,還在使用傳統的大包小包的熬藥方法,還在讓患者喝那難以下咽的苦藥湯,服用那怪味的大藥丸子,更有緩慢和令人失望的療效,中醫啊,讓人們愛你真不容易呢!

除了在屠呦呦的帶領下,他們的團隊發現並提取出了用以治療瘧疾的青蒿素而獲得諾貝爾獎之外,中醫還有什麽值得世界公認的醫學成就呢?好像沒有吧(恕我孤陋寡聞)。改革開放後,我國也大力提倡所謂的中成藥走向世界。可是據相關資料,我們這樣一個大國的中成藥出口價值,還遠遠不及我們小小的鄰國-南韓和小日本。可是,大眾醫療最需要的治療肝病,心血管病,糖尿病,抗癌症等等的藥物,卻要常年花費巨資大量從國外進口。唉,我們的中藥啊,很不爭氣呢!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目前中醫中藥正受到世界上各個國家的排斥和堵截。不僅是中醫學的許多理論讓他們難以接受和理解,中醫的許多陋習也讓許多人望而卻步,尤其是那大包大鍋魚龍混雜的煎熬方法,更兼那大碗大腕的黑藥湯,誰來證明那湯裏沒有重金屬等有害元素?那裏麵都是治病所需的成分嗎?還有,出於反恐和反毒品的要求,任何攜帶大粒中藥丸的旅客恐怕都難以通過各國進出入海關的安全檢查,怎樣才能證明那不是用“啥啥”製成的呢?

中醫中藥曾經是讓我們國人引以為豪的國寶國粹,可是,當國寶變成了包袱也就離被曆史拋棄不遠了。作為炎黃子孫,何嚐不希望祖國的中醫發揚光大?何嚐不希望看到中醫技術傳遍全天下?可是,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全體國人的努力,尤其是那些從事中醫中藥事業的人們,決定國家醫療方向的人們,要下大決心,費大氣力,以契而不舍的精神,像屠呦呦那樣,一步一個腳印地做好該做的事。否則的話,繼續像過去和現在的樣子,不去創造新的醫療方法和手段,不去改變傳統的中藥藥劑的製作和使用方法,與時俱進,而是固步自封,抱殘守缺,死抱著傳統不放,躺在老祖宗的產業上美哉美哉地混日子,偶爾為治愈了一兩個疑難雜症而沾沾自喜,即使那些中醫院校,中醫院,中醫科學院的大樓蓋的多麽高大上,中醫師的收入跟世界接上了軌,還是擺脫不了要被曆史大潮所淹沒的命運。也許,老祖先傳下來的這一瑰寶,從此褪掉光彩,再也傳不下去了也說不定呢。

我想,看了《老中醫》這部電視劇,許多人會跟我有一樣的感想。

 

2019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