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小時候的北京味道 (五) - 不分季節的吃食兒4
文章來源: wzuo2019-05-24 13:11:22

各種花式年糕、驢打滾、艾窩窩 – 以前老北京四九城好像沒有像現在這麽融合,住南城的一抬腿就去北城吃飯,或者住東城的一坐車就到海澱聚會見朋友。小時候基本住東城就吃東城這片的,所以對隆福寺小吃店印象最深,裏麵的各種糯米做的吃食都喜歡,估計老北京人都喜歡甜糯米這口兒吧。可惜現在隆福寺小吃店沒了,要吃正宗的一定要去牛街了。放點兒隆福寺小吃店的曆史照片,從TripAdvisor上找到的:

花式年糕、切糕現在有白糯米、黃黏米和紫米夾豆沙、小棗餡兒的,那會兒紫米不多見。

*感謝大眾點評上的一係列照片,有洪記的,有白記的。

驢打滾是白糯米年糕抹上豆沙餡卷成卷,外麵撒上炒熟的豆麵兒,像小驢子在土地裏滾了一滾。成品豆香濃鬱,軟糯香甜,做起來也不難。這位隆福寺小吃店的老師傅教的幾個竅門非常管用:https://youtu.be/nwnRDkAPv14

艾窩窩又是另一種做法了:蒸熟的糯米搗成泥,裏麵包的是五仁兒、青紅絲、糖餡兒的,外麵裹上熟糯米粉,再在頂上裝飾一個山楂糕做的小紅點兒。看著雪白粉嫩,吃著軟糯又有點兒嚼勁。

糖耳朵 – 喜歡吃那個蜜糖的甜味。裏麵軟糯,吸滿了糖汁的甜。外麵稍微有點兒硬殼,正好和裏麵的軟糯口感上有個對比,咬一口非常滿足。好的糖耳朵裏麵不能有硬芯兒,以前是吃隆福寺小吃店的,現在沒幾家合格了,連家樂福裏稻香村賣的有時候都有硬芯兒。洪記小吃店的好像還不錯。

薑絲排叉 – 炸好的排叉外麵裹上透明的糖稀,不是糖耳朵那種金黃的糖稀,就是無色透明的,還能看到排叉的淺黃色。糖稀是用薑絲熬過的水熬糖,吃的時候就有了一絲薑的香辣味,又有排叉的酥脆感,好吃。

麵茶、茶湯、杏仁茶和油炒麵 – 麵茶是糜子麵做濃濃的粥的,有點兒像棒子麵粥,上麵撒一層芝麻醬和椒鹽。正宗的喝法是沿著碗邊轉著圈地忒嘍,不能拿勺舀。不過,這東西我好像小時候沒怎麽見到過,是後來回北京才在隆福寺小吃店吃到的。

衝茶湯的在爐子上坐一把龍嘴大銅壺,有人點了茶湯,師傅就拿那壺緩緩倒下,一股開水衝到放了糜子麵、果料和糖的碗裏,一下就熟了,黏黏糯糯,還有糜子麵和果料的香味。好多人點茶湯就是為了看師傅耍酷。茶湯感覺不如油茶香,我也不愛吃裏麵的青紅絲和蜜餞。

最早油炒麵吃的是自己家裏做的,麵裏放一些果仁,拿油慢慢炒成金黃色。吃的時候拿開水一衝,加上白糖,甜香濃鬱。尤其是裏麵炒熟的芝麻粒,慢慢拿牙齒磨碎,滿口留香。後來再吃就是直接買店裏袋裝的,或者在夜市上了。

 *感謝百度百科的照片。

杏仁茶卻是我喜歡喝的,白白的杏仁粉用開水調了,入口溫潤,淡淡的杏仁香,淡淡的甜,和那柔白的半透明顏色很配。

想起來北京有一陣夜市特火,尤其是西單和東華門。好多吃的我第一次都是在夜市上吃到的,也包括上麵說到的茶湯。東華門夜市後來好像越辦越沒有北京味,2016年終於關閉了。

*感謝華龍網照片。(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