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散記 --- 醫院
文章來源: 挪威的竹林2020-01-13 07:48:01

要說國內什麽地方熱鬧,我說,肯定不是菜市場,也不是公園,而是醫院。 醫院裏外車水馬龍的程度絕對勝過菜市場。醫院周邊商業的繁榮程度也絕對勝過那些大型的綜合商場。

這些年,隨著父母年齡增大,各種情況頻出,跟醫院打交道的次數也不可避免的增多。

人生病了,不是進了醫院就萬事大吉。

醫生隻管看病,手術,護士隻管發藥,打針。至於其他,就隻能親力親為了。

病人躺在病床上,身邊必須得有個能使喚的,眼神,腿腳都得利索的人。吊瓶快打完了,你得自己去叫護士來換藥。化驗大小便,你得自己把取得的糞便樣品送到化驗室。過兩天,化驗結果出來了,你得自己去取化驗報告。不僅如此,病人小便要遞尿壺,大便如果可能可攙扶去衛生間解決,不可能的話就隻能塑料袋,衛生紙,濕巾等在床上解決,之後的擦擦洗洗不可避免。要是不小心抹在床單上,還要換床單,換被褥,洗床單洗被褥。 除此之外,三頓飯,跑進跑出,上樓下樓,排隊買飯,喂飯,洗碗。醫院周邊的飯館永遠是人滿為患,到了三餐時間,病房大樓的電梯裏記得滿滿的人,手裏都掕著用塑料袋裝著的飯菜。在醫院裏, 白天還好說,晚上病人睡了,你要麽打地鋪,要麽在躺椅上睡。 睡還不能睡的太死,不然病人想要尿壺的時候你聽不見。 等病人出院,你要自己排隊辦理出院手續,報銷程序,你要自己聯係帶有擔架或輪椅的車。

以上種種,都是住院不可避免要經曆的。老人住院,指望同樣年邁的老伴來陪床是不現實的。一個已經病了,你絕對不想把另一個也累病。 要麽子女請假盯上,要麽花錢請護工來做。這幾年,我回去了四次都是在醫院裏過的,有一次是花錢請了護工兩個星期。  

有時候也會想,短期還好說,長期怎麽辦?我能扔了工作回去頂上嗎?

我們這些在海外的子女,估計大多都會經曆這些。提著一個小箱,經過十幾個小時的飛行,空降到醫院病房的時候,真的有種穿越的感覺。 我的大腦,在那個時候,不知是出於自我保護還是勞累,常常是處於一種麻木的狀態,沒有什麽情感上的波動,隻是出錢出力,做各種需要我做的事情。

常常是無奈,還是無奈。

關於醫院的護工,那絕對是一個龐大的有組織的係統,有空我寫寫這幾年接觸到的護工。

這次回國探親,去了醫院探望了一位遠房親戚,她因為嚴重的腰肌勞損,下半身不能動住進了醫院,接下來要進行手術治療。 進出醫院,我依舊感覺很麻木,沒有什麽特殊的感覺,好像周圍的一切都跟我沒什麽特別的關係。我隻需要完成任務就好。

 要說有什麽觸動,我至今清晰的記得兩年前的兩個場景。一個是幾個農村兄妹因為誰出老人的看病錢大打出手。 一個是半夜2點多實在睡不著,我下到病房一樓的大廳裏,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在那裏唱歌。唱的什麽歌我不記得了,隻記那種孤寂感,無限穿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