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奧巴馬到拜登,美對華新戰略漸入佳境
文章來源: ShalakoW2022-11-20 10:33:09

拜登上任之初,明鏡的何頻先生預測中美關係重歸於好,把中美兩國外交官不斷升級的口角戰稱為"在相互調戲"。何頻先生的意思似乎是,川普四年怠慢了兩國的感情,在重溫"翻雲覆雨之樂/被掀紅浪之歡"前,中美需要一些火熱的前戲做鋪墊。

奧巴馬啟動新戰略
1
第一任期開始至中期選舉,將美國外交事務交給副總統拜登和國務卿希拉裏, 奧巴馬全身心投入美國國內事務,
1)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導致的經濟"大衰退";
2) 推動"奧巴馬全民醫療保險法"的立法。
3)應對仍在繼續的"阿富汗/伊拉克"兩場戰爭。
2
這段時期,與"中美經貿對話"平行而行,奧巴馬政府開始著手製定新的對華政策。在上任一年半後的2010年7月,時任國務卿希拉裏. 克林頓,在美國"阿斯本區域論壇"會議上,提出了最後定名為"亞太再平衡"的美國對華戰略。
通過軍事力量向亞太地區轉移,美國開始將對華的"接觸戰略"轉變為應對"中國崛起"的新戰略。
3
針對中國在南海咄咄逼人的擴張,奧巴馬提出(防衛)多邊主義***, 促使相關的國家(日本,越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之間形成了各自的戰略夥伴關係。在此基礎上,奧巴馬政府
1) 與越南簽署"戰略防禦前瞻聯合聲明(Joint Vision Statement of Defense), 終止了對越武器禁運,為日後美越進一步軍事合作做好了準備;
2)與菲利賓達成協議,是美軍得以駐紮在菲律賓的5個軍事基地;
3)著手討論美國/日本/印度/澳大利亞組成的"四方戰略防禦"機製(今天聽上去耳熟麽?), 將對中國的製衡從太平洋擴展印度洋;
4)派遣美軍艦駛入南海從事"自由航行行動(Freedom of Navigation Operations),讓奧巴馬成為首位公開挑戰中國在南海的主權聲稱的美國總統。從實質內容上看,這是中美準軍事行動的正式開始,先於川普總統日後啟動的"中美貿易戰"引發的中美衝突。
5)2012年,美國/澳大利亞兩國達成軍事合作協議,2,5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長期駐紮在澳大利亞(二戰之後首次)。首批250名當年抵達;
"亞太再平衡"的戰略,在奧巴馬第一任期末期開始逐漸啟動,在奧巴馬期滿離任時顯現雛形。

川普戰略休眠期
除了維持”美國軍艦駛入南海從事"自由航行行動",來挑戰中國的南海主權聲稱外,川普總統在任期內試圖大幅調整美國的國際戰略, 給人的總體印象似乎呈現收縮趨勢。這一印象讓奧巴馬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受影響,相關盟友質疑美國關注/駐留亞太地區的決心。
在川普任期的最後一段時間,通過時任國務卿彭佩敖的努力,美國國際戰略上的領導地位得以改善。同時,川普任期美國政府作出從阿富汗撤軍的決定,為結束這場長達20年之久的戰爭鋪平了道路。
總體來說,奧巴馬"亞太再平衡"的對華戰略,在川普時期被擱置。

拜登圍堵中國戰略
1
2021年年初上任後,拜登將中國定位為"美國最大的戰略競爭者/國際秩序的挑戰者", 將中美之間的競爭定性為是"民主與極權"的競爭,競爭的結果將決定本世紀世界的走向。
這樣的戰略定位,為中美長期之爭奠定了基礎, 不會因為美國政權更迭/白宮易主而改變。
2
在對中國明確的新定位下,拜登總統攪黃了"中歐投資協議"的同時,修複了與歐洲盟友的關係。更重要的是,將奧巴馬的"亞太再平衡"具體化
1)將"美國/日本/印度/澳大利亞組成的"四方戰略防禦"機製變為現實,並可能在此基礎上吸收新的成員,打造出所謂的"亞洲小北約";
2)成立澳英美聯盟,通過澳大利亞提供核潛艇技術,製約中國在印度洋的擴張;
3)冒政治風險從阿富汗撤軍, 在美國軍力重新部署這一目標下,這一決定正在逐漸顯出其中的智慧(於2011年年底,奧巴馬完成美軍從伊拉克撤軍); 
4)對中國實施"高科技禁運";
5) 在澳大利亞部署可以投放核武器的轟戰機(B-21?);
6)在全球建立民主聯盟,從聲勢上對中國造成壓力...
上任之初的前兩年,奧巴馬全力聚焦國內事務,外交事務由拜登與希拉裏操辦。因此,當今拜登的對華戰略,是奧巴馬的"亞洲再平衡"戰略具體化以及發展,就很容易理解了, 它就是拜登當初主持操辦的。
3
與中國競爭的決心不可動搖,但拜登同時知道,日後的競爭不僅不可避免,還會非常激烈,美國絕不會手軟。因此,需要一個有效的【溝通機製】,管控"激烈競爭"失控而出現的"意外衝突"。
4
兩國政府對中美關係未來不同的定位與期盼,可以從APEC會議期間,習近平與美國副總統的簡短對話中看得清清楚楚:
"習近平...希望雙方進一步增進相互瞭解,減少誤解誤判,共同推動中美關係重回健康穩定的軌道.."。"賀錦麗表示...美方不尋求同中方對抗或衝突,雙方應在全球性問題上開展合作,保持溝通管道暢通"。
習近平"進一步增進相互瞭解,減少誤解誤判"這句話,表明中方終於認可了拜登一直強調的"溝通機製"; 賀錦麗的標準說法中,隻提到"保持溝通管道暢通", 但對習近平"希望...中美關係重回健康穩定的軌道"的懇求不予回應, 這是拜登再次告訴習近平,
【激烈的競爭,就是日後"中美關係的穩定/健康的常態"。到時候別不接我的電話。】

後記
每次說到當下的中美關係,我總會想起明鏡的何頻先生"中美在相互調戲"的說法,忍不住隨後問一句,If those were foreplay, Mr. Ho, who is getting f--ked now?
我這個天大的好奇,至今依然是個好奇。

參考文章 *** https://nationalinterest.org/blog/the-buzz/obamas-south-china-sea-strategy-working-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