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一位友人
文章來源: 帕格尼尼2024-02-18 07:07:40

去年聖誕節,給親朋好友發賀卡,想起一位許久沒有聯係的友人。多年前曾經給她寄過一張聖誕卡,可是被退了回來,所以知道她搬家了。疫情前她打來電話問候,當時家裏沒有人,在家裏的老式座機上留言,卻沒有留下電話號碼,無法打回去。慢慢這事就被淡忘了,又碰上疫情,去年才想起來,就上網搜索,希望能根據她的工作找到聯係方式。

她叫Betty,父母都是美籍華人,是50年代沒有回國的留學生,把她培養成了一名醫生,後來任一家大醫院的急診室主任。40多年前在美國落腳後,曾在她們家住過一段時間。她比我小幾歲,很好奇我在中國的經曆,給她講文革、插隊,她不知所雲。我試圖給她解釋在中國發生的事,她覺得是天方夜譚裏是故事,不可思議。

一次她帶我開車兜風,在一個stop sign前停穩後,才繼續往前開。那是個星期天早上,路上靜悄悄,我就問她,路上沒有車,沒有行人,為什麽還要停車。記得很清楚,她回答說“That’s the law”。那個時候從中國來的國人沒有法製觀念,她簡簡單單幾個字,給我上了一堂法製課,開啟了我對美國的認識,印象太深刻了。

像一般中國移民的第二代,Betty聽得懂一些中文,可是說中文磕磕巴巴。雖然在美國長大,但是Betty不像美國孩子。也許是父母管教太嚴,她更像中國女孩,文靜優雅,說話輕聲細語,彈得一手好鋼琴,臥室牆壁上畫著自己構思的中國仕女圖。有一次回去看望他們,在飯館吃飯,我禁不住說,當年要是你父母帶你回國,你一個文弱女孩子,在中國農村插隊,很難想象你怎麽生存(也聯想到郭永懷的女兒郭芹的悲劇)。她似乎還是沒有感悟到,父母當年沒有回國的決定是多麽偉大。

Betty是虔誠的基督徒,還是教堂主日學的老師,是她帶我第一次上教堂。我被教堂的神聖氣氛感染了,增添了對宗教的尊重,雖然心中始終沒有接受耶穌,但時刻告誡自己,絕對不能褻瀆神靈。

Betty很內向,好像朋友不多,喜歡一個人做自己喜歡的事。有一年感恩節在她家吃飯,她帶了一個男朋友來,一起進餐。這個男朋友是美國人,很懂禮貌,甚至有點拘謹,可能是因為第一次到Betty家,又是在中國人家裏,還有一個毫不相幹的中國臉。飯後我多管閑事,問她“Do you like him?”她說“I like him”。可惜後來分手了。

也許Betty意識到,自己太不入美國生活主流了,想改變自己的形象,就買了一輛Corvette。這是一種跑車,馬力大,速度快,一點油門,車就風馳電掣。通常都是男人開這種車,一個東方麵孔的女人坐在Corvette裏,一點都不般配。Corvette沒有給Betty帶來好運,她一直單身。

很想知道Betty的近況,跟她聯係。在網上找到了她的信息,看到的卻是她的訃告,讓我萬分震驚,她患肺癌已經去世了。

Betty從來不吸煙,父母也不吸煙。據耶魯大學的一項研究,美國2018年死於肺癌的人中,有三萬人不吸煙,占肺癌死亡總人數的20%,女性占多數。(耶魯大學對“不吸煙”的定義是,從來不吸煙,或一輩子隻吸過不到100支煙。)

很多年前就知道Betty患肺癌,但是發現的早,她又是醫生,又在醫院工作,所以覺得會得到最好的治療。最後一次見到她,她很樂觀,正在做化療,頭發都掉光了,帶著假發。現在回想她來的電話,後悔沒有及時想辦法跟她聯係。她當時大概很孤獨,父母都去世了,身邊沒有親人,可能預感到了自己日子不多了,想跟人說說話。

Betty的聲音“That’s the law”還在耳邊縈繞。現在隻能懷著懺悔的心情為Betty禱告,祝願她在天之靈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