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 PK 威士忌
文章來源: 帕格尼尼2021-02-06 04:39:28

中華文化,心手相傳,新年將至,思鄉情重。思什麽呢?想起過年排隊購買年貨,想起除夕夜窗外的鞭炮聲,更是想起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要是把50年代到80年代普通人家裏每年的年夜飯詳盡地描寫出來,可以看到那個年代生活的變化。我們家有一樣菜就是變化的縮影,就是奶奶做的獅子頭。每年過年奶奶都要做一個很大的獅子頭,大概就是團團圓圓的意思吧。後來獅子頭越來越小了,肉越來越少,蘿卜越來越多,最後隻剩小蘿卜丸子了。這樣過了好幾個年,獅子頭才又有肉了,才又大起來了。

這獅子頭跟白酒有什麽關係呢?當然有關係。奶奶做獅子頭總是要放一點白酒,做出來的獅子頭有一股醇香的味道。有一年在美國過年,想起奶奶做的獅子頭,便想動手做一回。家裏沒有白酒,就用威士忌代替,結果味道完全不對。我就琢磨,都是糧食做的,為什麽味道不對呢?是因為威士忌的度數不夠嗎?

白酒有很多種,從國酒茅台到各地的大曲、高粱、二鍋頭,度數都不相上下,大概都是40到50度,厲害的一般也不超過60度。威士忌也基本如此,隻不過製作工藝不同。白酒是釀製出來的,而威士忌是蒸餾出來的。我想白酒的香味就是發酵的過程中產生的。威士忌也有香味,是因為存放在木桶多年而產生的天然木質香味。白酒有很多不同的香型,威士忌也是如此。香味不同,做出來的獅子頭味道當然不同,跟度數沒有關係。還是白酒做出來的獅子頭好吃,僅從做菜這一點看,白酒擊敗威士忌(雖然用威士忌燒烤豬排和做洋點心也非常好吃)。

如果隻是PK度數,白酒和威士忌應該打個平手吧?喜歡喝酒的人大概不同意,白酒比洋酒厲害多了。聽聽我下麵的故事吧。

三年前去台灣出差,那次工作量較大,單位給我派了個助手,也是個中國人。老兄在國內商場裏混過十幾年,自稱海量,陪領導吃飯喝酒,他都“代喝”,各種各樣的白酒,一杯又一杯轉著桌子喝,臉不紅心不跳。領導很欣賞他,每次吃飯都帶上他。三年前第一次去台灣,接待方自然要表示歡迎,在飯館擺了一大桌。台灣人喜歡喝威士忌,而且也很講究,小杯子裏都要放些冰。這位老兄拿出當年的勇氣,甩開腮幫子開喝。加了冰更不在話下,一杯又一杯。菜還沒上完,老兄的舌頭就有點大了,非常汙齪肮髒的話也出來了。他圍著桌子,摟摟這個美女,抱抱那個小姐,露出了中國商人下三濫的德行。主人中有台灣人,也有美國人,都很客氣,隻是笑著應對,“好好玩耶”。飯沒吃完,老兄就趴下了。我攙著他上了計程車,還沒到下榻的飯店,老兄說不行了,司機趕忙停車,老兄在路邊狼藉了一番。

第二天他說什麽都不記得了,隻坦白“威士忌怎麽這麽厲害”。看來是國人的肚子裝得下白酒,裝不下威士忌吧?光是從這位老兄的經曆看,威士忌擊敗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