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雜記之六 首義路小學同學聚會
文章來源: 李培永2018-10-11 04:16:50

回國雜記之六   首義路小學同學聚會

這次回國,參加了幾次同學聚會。

四月中旬回到武漢不幾天,首義路小學的秦娟英同學在群裏邀請我們幾個發小在一起聚聚。我請她讓我倒倒時差,稍晚幾天再聚。這次發小聚會就定在月底,到她家附近一個自助餐廳去吃自助餐。

這是我們回國後的第一次同學聚會,參加聚會的既是發小,也是後來在華師一附中的校友。那天來的有發起人秦娟英夫婦,她的先生老畢當年在華師一附中讀高中,是我們這一屆初中生的輔導員。當年華師一附中團委組織高中各年級的優秀團員,到相應的初中各年級去當輔導員,比如高一(2)對應初一(2),協助初中老師輔導學生。這種管理模式也是華師一附中的優良傳統。

後來與秦娟英聊起我們小時候的故事,談及家世,說到父輩,往事一一浮現在眼前。原來,她還是我的老表的老表。我的表弟嚴家林是我在華師一附中65屆2班的同學。家林的奶奶,是我祖父的親妹妹。據說,當年我們李家花園就是在嚴家花園的扶持下發展起來的。秦娟英家的老人也對她說過,秦家花園也是嚴家大力幫助下做起來的。沒有想到,三家的晚輩如今也是古稀之年的人了,而大家對祖宗父輩這些往事卻一無所知,真是愧對先輩啊!幸虧有了網絡、有了微信,我和秦娟英商量後,聯係嚴家林建了“三家村族群”,各家先把本姓家族的後人聯絡起來,趕緊找還健在的老人搶救珍貴的家史資料,及時在群裏交換相關信息,時機成熟後三家一起真正建一個“三家村史館”。讓我們的後輩知道自己是從哪裏來的。

那天來的還有曹桂華、方容、齊元榮、馮光複、林新元、許中等,加上我和老伴一共十個人。

我們小學是同班同學,到華師一附中後分在不同的班,我和曹桂華、齊元榮、許中是64屆(2)班的,因病休學一年後我就是65屆(2)班的了。林新元和馮光複是64屆(1)班的,秦娟英和方容是64屆(3)班的。

高中畢業後我和方容聯係最多。當年,我從礄口區武漢43中調回母校後不久,發小劉先旭從北京回漢探親,找我和方容,三人相約去漢口看望我們的小學班主任俞老師,後來她的兒子馬昕在華師一附中讀書,我們的聯係就更多了。1997年她的兒子中南財大畢業後沒有工作,她讓馬昕隻身一人到海口來找我,幫她兒子找到了工作。她兒子非常優秀,後來一直在海南發展,事業成功,成家立業,有了孩子之後,接方容來海口常住,我們在海口就經常相聚。有一次,方容帶著兒子、兒媳和孫子到我們家一起包餃子,閑聊時,他問我老伴:“你是什麽時候認識李培永的呀?”老伴如實相告:“短訓班結業分到水廠路中學工作以後呀!”方容一邊拍著我的肩膀,一邊笑著說:“那你認識他很晚啦!我跟他才是青梅竹馬啊!”大家轟然大笑。

曹桂華是我們64屆(2)班的老班長,她與方容親如姐妹,高中畢業後雖然聯係不多,但是經常可以從方容那裏聽到她的一些情況。2014年高中畢業五十周年聚會時她主持,2015年又主持我們班編的《青春的風華與蹉跎》發行座談會,在高中班級群裏也經常可以看到她的身影。她待人誠懇、做事認真,到如今還保持著華師一附中優秀班幹部的作風。

發小齊元榮是我們這個群建起來之後,我才知道她是我的小學同學,更有意思的是我老伴曾經在武珞路中學與她共事好長一段時間,她還不知道我老伴的先生就是她的同學李培永。不論在讀書時,還是工作時,在集體生活中,她總是默默無聞!她聽領導的話、服從分配、任勞任怨!她做事認真!她更是一位好媽媽、好妻子!

發小許中與我在64屆(2)班同學,他的父親是我們的物理老師,也是中國中學首批特級教師,記得他當時還是我們班的物理課代表,也是許老師的獨生子。父子兩人為我們班同學的物理學科學習做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許中大學畢業後分配在邊遠地區,曆經周折調回到武漢從事他所學專業,並在該專業建樹頗豐,是名副其實的專家。

那天聚會與我聊得最多的是馮光複。在我的記憶中,這次聚會是我們兩個人高中畢業後第一次見麵。到華師一附中後,他是一班的,因才華橫溢而小有名氣。他不僅學習成績優秀,而且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是學校學生會的學宣部長。他說經常與朱牧生(65屆二班的同學)有聯係,因此還知道我高中畢業以後的一些情況。我感謝他對我的關注,就以茶代酒表示我們的學友情誼。

林新元在華師一附中與馮光複同班,也是他們的班長。在我們發小群裏經常發表他寫的詩詞,第一次與他聚會是2015年,曹桂華班長邀請他參加我們班《青春的風華與蹉跎》發行座談會。他在會上代表一班同學,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賀詞。從他寫的發言稿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位非常認真負責老班長。

感謝秦娟英學友為我們這些發小提供了一次見麵相聚的機會,大家見麵兩三個小時,真是聚在一起開會呀!似乎我們又回到了少年時代,好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