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否說了不合適的話了?
文章來源: 桃李滿天下2024-02-08 06:42:08

我是教書的,和家長交流的時候用了一個比喻,來說明說是如果數字感差的學生,就需要比平均水平更多的練習,保持熱度才能不至於忘得太快。人的記憶就是邊學邊忘,這個沒辦法。選擇性記憶造成有的人就是容易忘,沒辦法就是需要練習。為了說明這件事,我用了一個比喻,說這就像有的慢性病一樣,需要長期服藥,一旦停藥,毛病馬上就又會犯了。讓我沒有想到的是,有的家長對這個比喻有點感到被冒犯了,覺得“病”這個詞非常刺耳。

我自己回想一下,這真不是我為了推銷我的課程而為,是真心如此想的。但即便是無意,某一種特定的說法也的確有可能不合適。雖然我自己感覺並沒有什麽,可能有的人群會比較敏感。有什麽其他的比較好的比喻沒有?

其實讓我想到另一個類似的例子。說“臨時抱佛腳”這個詞,在有宗教信仰的人的眼裏就會很不舒服,也是一個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的例子。可以改成“臨陣磨槍”。中華文明詞匯很多,有些重疊的表達還是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