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降下的一場雷雨
文章來源: 黑貝王妃2023-08-24 06:00:37

墨爾本冬天的一場《雷雨》(劇評)

“冬雷震震”也許在氣象學中不是吉兆,但日前墨爾本冬夜的一場《雷雨》,卻讓我為之一振。

8月19日晚,墨爾本當地華人慈善團體-安娜公益劇藝社演出了一場曹禺的名劇《雷雨》。大大出乎我的意料,這場演出不同凡響。

我是應老朋友金翼導演的邀請去看了他們劇社演出的話劇《雷雨》。以前我在《美國金盾,中國金翼》(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3714/201909/1687.html)一文中介紹過金翼博士,他早年中戲導演係畢業後,曾做過總政歌劇團的導演,也曾是中國第一代電視綜藝節目的主持人。我並不懷疑金導的實力,隻是因為知道演員都是墨爾本當地招募的,所以之前並沒有很高的期待值。然而看過演出之後,觀眾的接受程度刷新了我的認知。

首先是演出效果意外地好。

演出在我原來工作的那家學校的教堂小劇場,那兒通常是我們開年級例會的地方,最多能坐下一百五六十人。那晚我到的時候已經坐滿,演出7點半開始,一個半小時,沒有中場休息。結束時觀眾報以長時間的熱烈掌聲,有觀眾送上鮮花,許多人久久不肯離去,還有感動流淚的觀眾等著和導演、演員合影,送上他們的祝賀和擁抱。可以說觀眾反應帶給我的感動並不亞於看這部劇本身。

再有就是表演的質量比意料中的好很多。

我的期待值高,是因為在70年代到80年代之間看過太多場《雷雨》。除了孫道臨,顧永菲,秦怡,張瑜版的電影以外,印象最深的是北京人藝的話劇。鄭榕(周樸園)、朱琳(魯媽)、於是之/蘇民(周萍)、謝延寧(繁漪)、胡宗溫(四鳳)的版本,我看過許多場,特別喜歡!至今腦海中還存儲著這幾位老一代藝術家的聲音和他們舞台上的樣子——那一直是我心中的《雷雨》!

專訪|導演顧威:今天,我們要如何“經典”地對待《雷雨》|雷雨|夏淳|周樸園_新浪新聞(北京人藝劇照,網圖)

在此,我並不想把墨爾本這場《雷雨》相提並論。要說的是,這是我出國30年第一次在國外看《雷雨》,而這台隻有8個業餘演員的演出,意料之外地帶給了我不折不扣的《雷雨》感受。

雖然這場話劇的演員都是在校的大學生和沒有舞台經驗的戲劇表演愛好者,同時他們還是劇務、場務,但他們的表演是到位的,演出了《雷雨》最基本的精華:繁漪歇斯底裏的絕望、周樸園虛偽克製的專橫、周萍蒼白無力的掙紮、四鳳乖巧無知的不幸,以及魯媽的愛恨交加、周衝的浪漫無邪,還有魯貴的市井油膩都在舞台上一一再現。

 

雖然劇場簡陋窄小,舞台與觀眾之間幾乎沒有距離;雖然舞台沒有燈光效果,音響效果隻有沙啞的雷聲、雨聲和蟬聲;雖然小小的舞台全場隻有4件道具,兩個場景轉換。。。但每個觀眾都在那個晚上感到了一場雷雨前的悶熱與不安,而無論是晦暗窒息的周公館,還是簡陋隨意的魯家也都讓觀眾身臨其境。

這場墨爾本的《雷雨》的確帶給了我驚喜,其中最讓我覺得好奇的是劇中扮演四鳳、周萍和周衝的3位年輕演員。他們都是從上初中就離開了中國,在新西蘭或者澳洲接受的中等和高等教育,我非常想知道他們是如何理解自己扮演的、已經100歲的角色,於是散場後我特意去找他們聊了聊——

問:你們能懂得劇中這些糾結和衝突的根源嗎?

答:很多人這樣問我們,說老實話,其實不懂。但是導演幫我們讀劇本,又給我們看了電影和話劇的錄像。試想如果抽掉當時的社會背景,那麽人物之間的關係也就不難理解了。。。

路源(飾周萍):我理解的周萍就是他的“反抗”,掙脫家庭束縛的、無奈的反抗!

陳嘉騫(飾周衝):我要表現的衝兒是生活在烏托邦裏的富二代,他愛上的不是四鳳,是愛情本身。

蘇楠(飾四鳳):劇中所有的人物好像都喜歡四鳳,喜歡她的溫順,聽話、年輕、美好,這些人的期望令四鳳不知所措。她的糾結是自己不想辜負任何一個人,卻無奈沒人真正了解她想要什麽。。。

孩子們的一番話令我感慨萬千:這就是《雷雨》的經典所在!曹禺無愧為中國的莎士比亞,一個百餘年的作品在異國他鄉的舞台上仍然鮮活,正是因為它展現的是人的本性和人性本身的衝突。

後來金翼也分享了他從導演的角度幫助年輕人入戲的獨到匠心——

由於演員經驗和時間的局限性,金導對劇本做了一些簡化,時間由原創劇本的3個小時縮減到一個半小時左右。最關鍵的是魯大海這個角色沒有實際出場,隻是魯貴和四鳳對話中的“哥哥”。魯大海這個人物的設置本來有兩個意義,一個是給這部劇一個時代和社會背景,他和周樸園的衝突是勞資關係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階級鬥爭”;另一個是“革命”意義,魯大海是四個年輕人中的唯一幸存者,他代表著劇作家看到的出路和希望。或許抽掉這條線索減少了一定的時代感,但卻讓劇情集中在了人性的衝突上,更容易被海外的演員和觀眾接受和理解。

另外,演出的成功還要歸功於金導給劇組演員傳導了自己對戲劇藝術的熱愛。

金翼說:”熱愛是排演這部劇的初衷。演出的出品方安娜公益劇藝社隸屬華商喬豔君女士創辦的安娜公益基金會(Anna Charity Foundation)。選擇《雷雨》這部作品是為了培訓劇藝社的學員,因為《雷雨》這部劇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難度“。

”幾場下來,我對這一班演員的演出非常滿意,你看他們在舞台上每次都是真的為自己的角色熱淚盈眶,甚至痛哭失聲。他們是真哭的,感動得台下觀眾跟著掉淚。這是什麽?這是熱愛“!

”我們這個戲幾乎沒有花錢,劇場是你們學校教堂的,象征性地收一點兒費。我們所有的演職人員都沒有工資,包括我自己,完全是出於對於話劇藝術的愛好“。

”我曾告訴我的劇組:你們會很累,但演完以後會有一種極為疲憊的幸福感“!

”幸福感,你知道嗎?那是我們劇組所有人的一個真實的感受:演戲不是為了錢,不是為了生存,不是為了出名兒,是過癮,是熱愛,是戲劇藝術的魅力“!

金導和他的劇組無疑也把這種熱愛傳達給了觀眾。金導還告訴我:今晚是第四場的演出,前麵幾場場場爆滿,好評如潮。接下來在9月2號還有第五場。另外,這個演出不光是有華人來看,還有不少西人,他們通過英文字幕看完,居然也會掉淚,感歎中國話劇如此精彩。不誇張地說,《雷雨》在墨爾本的演出不僅驚豔了我們華人,也是對中國文化的彰顯。

金翼導演的話讓我想起自己多年前的大學畢業論文,我寫的是《雷雨》的結構藝術。至今已經不太記得當時都寫了什麽,但有一句話得到了指導老師的盛讚,好像我說的是:《雷雨》是中國戲劇舞台上一道驚心動魄的美麗。。。

在這個墨爾本的冬夜,我和很多墨爾本人都再次看到了這一道從天而降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