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上和朋友打坐
文章來源: 黑貝王妃2023-06-24 06:03:51

疫情這幾年給人帶來的影響太大了,很多人的生活在不知不覺中做出了改變。就說打坐這件事,迄今我和幾位朋友在微信上視頻打坐已一年零十個月,如果不是疫情,這樣的活動恐怕永遠不會是我的選擇。

記得2021年9月中的一天,我收到一位悉尼老友的邀請:“很長時間沒聯係了。你好嗎?我們悉尼已經封城11周了,還不知道什麽時候解封呢。3周前我和幾個喜歡打坐的朋友拉了一個打坐群。。。如果你有興趣,我可以把你也拉進來,每天和我們一起打坐?“

這個邀請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當時看了還自嘲一番:怎麽看咱也不是那塊打坐的料!的確,我那時完全不覺得自己有打坐的耐心和性情,但更出乎我意料的是,自己的回答竟是:好呀。。。!

那時墨爾本正值當年7月開始的第二輪封城,那次封城長達111天,我的心已經悶得長綠毛了! 大概就是因為那種特殊的情境,做點什麽總比不做強,所以一口應承下來。

悉尼朋友建議的打坐方式也很新奇,是在微信視頻上打。那天晚上我上去一看,除了這位群主朋友我認識,其他都是生麵孔,她們也是群主拉上來的朋友,都是女士,大多是北京人。

我們後來改口叫群主”班長“,班長給我介紹了我們這個群打坐的規則:每晚8點半由她招呼大家上線,8:30 到8:40是大家交流想法的時間;打坐8:40開始,微信靜音,關掉話筒,隻開視頻。打坐長度建議45分鍾,但如果想提前下線隨時可以。不能參加打坐最好提前請假,超過2周不能打坐的自動退群。。。

這些規則在這小兩年的時間裏大多堅持得不錯,但在實踐中也做過一些調整,比如:打坐時間改到了九點。因為夏時製開始後,8點半天還大亮。我們後來就從8:50開始“交流“,9點打坐。

還有就是打坐45分鍾有點長,大多數人都隻坐15-30分鍾。我最開始的時候也隻坐15分鍾左右,現在可以坐20多分鍾。

再有就是群裏的人不斷變化。剛建群的時候9個人,正好是個九宮格,那九個人中現在隻有班長,我本人和另外兩位朋友堅持了下來。中間來來去去還有不少,現在的群保持在10人的規模,但每天上來的人數不等。特別是疫情結束後,大家的出遊和社交生活恢複正常,每晚來打坐的少則3-4個,多則7-8個,很少到齊。要是班長也請假,我們偶爾還會休上幾日。但無論如何我們這個打坐群生存下來了,我真的沒想到自己居然是堅持最長時間的群員之一,挺為自己驕傲的。

前日我想要寫這篇文給文學城的朋友介紹一下我們這個獨特的微信打坐群,於是收集了幾個姐妹的打坐感想,總結下來大家覺得打坐最大的收益有這麽幾點:

  • 身體放鬆,得到真正的休息。
  • 身體變暖,自愈能力加強。好幾個人都提到打坐以後身體感覺熱乎乎的,手腳變得暖起來。
  • 心情平靜,精神集中-一位群友說:9點是“清零的時間”,把身心放空。
  • 結識新朋友,與老朋友的聯係也加深了。

我非常認同大家說的這些。代課這一個學期我對打坐有利於身體休息這一點感觸良多。很久沒有早九晚五上班,起居也沒有規律,突然每天要去上班,回家後身體感覺異常疲勞。這個時候我就特別期待打坐,因為打坐效果對比從前明顯好很多。誇張點形容:這一陣子每次坐下時仿佛鉛石落地,可打坐後起身卻覺身輕如燕。

以前我從沒想過要打坐,對打坐的好處自然沒有關注過。我們的打坐群初起時群裏有位信奉道家的女“師傅”,她說可以透過視頻感覺到群裏人的氣場,有時候還畫符給大家”過氣、除病“。這些其實我是不信的,不覺得有任何科學根據。可是對群友們提起的打坐時“身體發熱”我有體會。這種感覺有時候很明顯,有時候不太明顯,但是無論室內氣溫高低,每次打完坐身體確實都會暖起來。

說起自愈能力的增強,那是群主班長的真實感受。她以前得過血液方麵的癌症,雖然治療以後沒有大礙了,但剛開始打坐時她血檢結果仍然不理想。但是打坐一年後她再去檢查,所有的指標都完美了,癌細胞也沒有了。班長是個樂觀的藏教信女,她把自己癌症的治愈歸功於信仰的力量,也歸功於打坐。

我曾在網上讀到專業人士談佛家、道家的打坐是調節身、息、心的修行:調身:正腳安手、正身、正頭頸、正口眼;而調身是為了調息,也就是讓呼吸順隨,息相綿綿,暢通無阻;調息則是為了進而調心:調伏亂思,係心一境,澄清雜念。最終,打坐這個修行就是通過對身息心的調節,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效果。我想班長的治愈該是她修行的結果。

打坐對外行人來說挺神秘的,前幾日國內的小妹說她最近遇到一些煩心的事,心力俱疲。我建議她試著打打坐,可她說打坐太難了,環境要好,姿勢要對,還要學習呼吸的方法等等。。以前我也是這麽想的,所以班長邀我入群時,我雖然答應下來但心意不誠,並且信心不足。但將近兩年下來,我發現打坐的神秘感實際都來自於打坐的形式。記得剛開始時我們都會問群裏的那位道家“師傅”:應該坐地上還是坐椅子?盤坐還是正坐?靠著行嗎?躺著行嗎?手怎麽放?睜眼還是閉眼?入定的時候聽音樂還是數數兒?。。。師傅當時並沒有給我們固定的答案,隻是讓我們試著來。現在知道,打坐的目的是為了修養身心,打坐的過程是一種修行,形式並不重要。比如有人不能盤腿,坐久了身體會有疼痛,試想如若身體感到不適,又如何能靜心?而心不靜,又如何達到修養身心的目的呢?

微信打坐還有一個獨特的好處就是大家不在一處,所以無需受太多規矩的限製。大多時候我們互相隻看到手機頻幕上的麵孔,並不知道每個人是在哪裏、如何打坐的。這次我問起來,有個群友說她每次打坐都默念《心經》,我才意識到她可能是信佛的;我知道班長信藏教,以前她也用念珠幫助自己入定;我什麽都不信,不能入定的時候會放一點冥想音樂。。。所以,打坐其實並沒有固定的形式,目的就是能達到某種自己身心需要的境界。

關於打坐的境界有這樣一種說法:身心安靜的境界有兩個“靜”,一個靜是你的識神(思想意識),識神靜下來了,會出現腦子裏麵的空靈;另一個靜是心神(潛意識),心神靜下來了才會出現心裏的空靈。兩個都靜了,才叫靜了。據說多數人打坐都是隻入了第一個“靜“——腦部的空靈感 ,而始終修不到心髒部位的空明感。

經過了20個月的打坐修行,我仍然不敢說自己達到了第一個“靜“的境界。但是我找得了一份”自在“。人們常說習慣成自然,現在打坐已經成為我每天晚上九點的習慣,隻要有空,都會坐下來,隻要坐下來,自然就會放空一時。

我們的打坐群友普遍覺得最大的收益,除了打坐本身,還有打坐開始前那10分鍾“交流”。大家會在這10分鍾裏聊各種各樣的話題,比如:分享打坐心得、交流養花種樹、美食烹調的門道;吐槽蟲害鼠患或煩人鬧心的日常等等,無論是傳達好消息,還是倒垃圾,這些交流和打坐一樣也是一個療愈的過程。所以群友們都以為這10分鍾與打坐同等重要,也使大家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

以前讀伊麗莎白·吉爾伯特的小說《Eat,Pray, Love 》一書時對這樣一句話印象很深,中文大概意思是——生活,你要是追得太緊,會要了你的命;時間,你要是像綁匪一樣抓著它,你就會活成那個綁匪。。。要放下!坐下來,讓那種滿足感自己找上門來!”

這裏說的“坐下”雖然不是“打坐”,但是打坐以後我有了同感,因為歸根結底打坐就是要你把自己放下,或者說把自己完全交出去,交給當下的時空。一旦你這樣做了,身心的自由和快樂自然會找上門來。

我非常感激群主班長當初發給我一個打坐的邀請,我不知道微信打坐群是不是我們群主的一個發明,但是這個打坐方式真的很好,我很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