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身說法-關於澳洲種族歧視的Q&A
文章來源: 黑貝王妃2020-06-12 08:24:46

疫情未平,BLM又起,美國如火如荼,澳洲也有星火燎原之勢。不過此文並不針對澳洲的BLM,而是針對中國的警告:

  • 6月5日,中國文化和旅遊部發布公告,提醒中國遊客切勿前往澳大利亞旅遊;
  • 6月9日,教育部發布2020年第1號留學預警,提醒廣大留學人員做好風險評估,當前謹慎選擇赴澳或返澳學習。

中國剛剛限製了澳洲對中國出口大麥和牛肉,接著又來了這兩通警告。也就是說,澳洲的牛肉和啤酒不但中國人在中國不吃不喝了,也不能來澳洲消費了。這下子我不由和其他澳大利亞人一樣擔心起來:除了擔心這麽多這麽好的澳洲酒肉我們自己吃不完喝不盡,還擔心澳洲疫情後經濟恢複的前景。

據統計,去年有143萬中國人到訪澳大利亞,占澳洲遊客總數的15%;而中國的大小留學生每年為澳大利亞貢獻120億澳元之多。一旦中國遊客和留學生流失,可是澳洲經濟不可小覷的損失啊。

作為一個熱愛澳大利亞的炎黃子孫,眼下我覺得有必要給祖國人民講講澳洲的真實情況,畢竟為中澳文化搭橋是我義不容辭的使命。澳洲電視台有個非常有名的節目叫Q&A(問與答),那我就在這裏A幾個Q吧:

Q1. 澳洲有沒有種族歧視?

A1.這個問題不用我回答,每天成千上萬的澳洲人走上街頭支持BLM就是很好的回答:當然有!澳大利亞的曆史就是從消滅土著人種開始的。

作為移民國家,49%的澳洲人口為第一代或第二代移民。我認識的很多在澳洲出生長大的朋友都有過或多或少被歧視的經曆:

同事閨蜜麗絲的老公湯姆是與我年齡相仿的第二代希臘移民。七十年代上學時常被一群一群的本地同學叫外號,罵他臭WOG”(World of Greek)。

“WOG”這個稱呼對希臘和意大利的移民來說,就像早年中國人被叫成“黃禍”一樣難聽。湯姆身材高大,當然不肯低聲下氣受欺負,所以常常和他們大打出手,寡不敵眾,頻繁受傷。

“WOG”這個詞我是從另一位意大利裔女友丹妮嘴裏聽說的。丹妮說她小時候常被揪頭發,被叫“WOG”。當時我聽成了wok,就問:你們意大利人也不用炒鍋,為什麽叫你wok?她聽了哭笑不得:是“WOG”(希臘種兒), 對希臘、意大利移民的貶稱。

在澳洲,不僅是WOG,其他民族也有受氣的時候。AL的德國朋友吉哈德是個非常驕傲的人,澳洲讓他受不了的是一些人一聽說他是德國人就學希特勒。有一回我們一起去看一個喜劇節的脫口秀,其中好幾個表演在提到德國時都在台上模仿希特勒,氣得他半場就退席了。

說起脫口秀,我覺得澳洲的歧視很多是這些人嘴裏顯現出來的。為了嘩眾取寵,他們常常以模仿外國人說英語的口音、生活習慣為樂,很令人反感。就在昨天, 一位常常在電視上模仿黑人的澳洲喜劇演員被停播,以示媒體對目前BLM的支持。

由此可見,種族歧視的言論和行為在澳洲是一直存在的,不單是澳洲白人針對土著人,英裔對亞裔的歧視,也有不同種族之間的互相歧視,還有老移民對新移民的歧視。這也是為什麽這次美國BLM的運動激發了澳洲土著人的種族憤怒。

Q2. 這是不是說澳洲是個種族歧視嚴重的國家?

A2. 這個我倒不以為然!

我在這裏將近三十年,從來沒有個人受歧視的經曆;我認識和接觸過的同事、鄰居、學生及社會服務人員等,大多都非常正義,友好、謙和。

我體會澳大利亞是一個民族容忍度非常高的移民國家,在整個社會環境裏,各民族相處十分融洽,大多數受過教育的人都以種族歧視為恥辱,種族問題是澳洲人日常生活中常常自省的一件事。

在學校裏,各個民族的孩子一起玩兒,一起長大,在他們的眼裏,膚色不同就好像他們的名字不同一樣正常。當然你可以說學校的環境比較單純,的確,但是現代的澳洲社會正是由這些從當地學校走出去的孩子組成的,他們受到的教育是沒有歧視的,所以澳洲社會的歧視現象不會越來越嚴重,而是會不斷消亡的。

Q3. 疫情期間對中國或亞裔的歧視是否增加了?為什麽很多中國人在澳洲覺得受歧視?

A3. 澳洲連續遭到中國警告的理由是:疫情期間,澳大利亞發生了多起針對亞裔的歧視性事件;澳大利亞國內對華人和亞裔的種族歧視言行和暴力行為現象明顯上升;很多在華人華僑遭受言語侮辱甚至圍攻傷害; 一些華人和亞裔家庭財產遭到破壞; 城市出現帶有對華種族歧視意涵的塗鴉或文字等。

據悉,今年1月至4月三個多月中新南威爾士州的反歧視機構記錄顯示共收到241起歧視投訴。。。雖然我不知道這個數據對於有120萬華人的澳洲社會來說算不算多,但是因為武漢疫情最先爆發,有些沒見識的人把華人麵孔與冠肺聯係起來了是事實。還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對這些年來華人移民占據就學、就業機會和地產市場有情緒,這次是借機發泄。

不過聽到中國在列舉澳洲的種族歧視惡化時提到語言的侮辱,我家那位澳洲人頗有微詞:要這麽說,中國話好像更種族主義吧?你們叫澳洲人土澳,叫西方人鬼佬,叫日本人小日本兒,叫韓國人高麗棒子。。。

細想想他說的也沒錯,給他這種概念,我當然是有責任的,常常說活不注意措辭。但是他去過中國很多次,也有這種印象。比如他在商店裏看到黑人牌牙膏,用不可思議的口氣指責怎麽可以這樣起名字?我說這算什麽,不久前的洗衣粉廣告還把個黑人扔到洗衣機裏洗白了呢,他聽了驚悚地瞪大眼睛。

公平地講,如果把中國人和澳洲人在種族主義這個橫幅下做個比較,我覺得是這樣的:

  • 整體的澳洲人認為澳洲存在種族歧視,對此持自我批評態度。
  • 整體中國人從不認為我們自己種族歧視。在我們的概念裏,中國人被其他民族侮辱才叫種族歧視,中國人歧視、詆毀其他民族都不算個事兒,都是他們咎由自取:誰讓他們黑呢?誰讓他們矮呢?誰讓他們土呢?窮是因為他們懶,難是因為他們笨。。。

自我檢討一下,在學校教書時,我們漢語組四個中國人。一旦誰和非華人同事發生矛盾,我們馬上會用中文發泄:這些澳洲人怎樣怎樣,那幾個法國人如何如何,瞧那個美國肥婆,看那個猶太老頭。。。然後相視一笑;這種語言在其他老師嘴裏是從來沒有聽到過的。

對於這一點,其實在澳洲的很多中國人都有共識,但即便如此我們也絕不認為自己種族歧視,好像中國人和歧視別人無關,隻可能被歧視,我不知道這是一種自大呢,還是自卑?

Q4. 如果中國人都不來了,澳洲怕不怕?

A4:我承認我先怕了,所以去問了一個開移民公司的朋友。她說:嗨,你多餘擔心!澳洲這麽多華人,隨便和哪個聊聊都會知道在澳洲這樣一個地大物博的和諧社會,人與人之間有足夠的空間和距離享受自我和自由。她還說,疫情之後,申請來澳洲讀書、移民的國人比以前還多了許多呢,她們公司現在忙得不得了。。。

聽朋友一說,我才知道“不聽話”的國人還是挺多的,中國政府以種族歧視為由警告國人不要來澳洲,原來嚇到的是澳洲人而不是中國人!我放下心來。

但與此同時另一個擔心來了:不會以後從中國來澳洲的都是些酒肉之徒吧?因為中國限製了澳洲出口牛肉,紅酒和做啤酒的大麥,所以隻能移民澳洲來大吃大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