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泡沫還沒破
文章來源: 唵啊吽2011-12-16 12:11:08

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美國實行了一係列救市措施,美國國會就增加就業、增加稅收,減少財政預算等等爭吵不休,但沒有一個爭論和措施觸及這次金融海嘯的實質問題。

這次金融海嘯的實質問題,就是全球金融體係的合法腐敗。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得把銀行、保險、和股市三個板塊的市場功能搞清楚。

銀行主要功能是把經濟體的零散儲蓄變為投資,賺取利差。把居民的儲蓄變為實業的貸款。以往實業股東投資固定資產,以固定資產抵押給銀行借貸流動資金,銀行把居民儲蓄的存款貸給實業,賺取利差。銀行經營儲蓄,匯兌,為貿易融資等。銀行應該是一個有信用的保守的行業,是一個比較穩定的行業。如今銀行倒閉如潮,是全球經濟體的敗像。以實業固定資產抵押的貸款,本來是風險很低的貸款。如果用今天企業保護消費者利益的規範,銀行就應該保護居民儲蓄保值增值。但是,在保護消費者利益的今天,銀行並沒有保護居民儲蓄的保值增值,西方銀行如今付給居民儲蓄的利息不足以抵消服務費用,不足以抵消通脹貶值,這是西方儲蓄率低的致命傷。誰儲蓄誰倒黴。

保險業在市場中起風險分攤功能。一般人往往難以承擔意外的巨額開支,如車禍、大病等。於是建立一個風險分攤的互助機製,保險。保險業起於海貿,海船遇到不測之風雲後海盜,則貿易商血本無歸。這些小幾率風險分攤的機製就是投保。如果保險公司撮合這個風險分攤的互助機製,從中收點服務費倒也罷,可是保險業整個行業腐敗了,它們擴大市場,以謀利為目的,把投保合同的法律文字印得比蚊子還小,用一些投標人看著莫明其妙的法律語言到時候都是他們的律師來解釋,結果投標人滿以往保險公司應該代為支付的費用,經過許多繁瑣申報填寫和提供證據,到頭來可能還拿不到錢。我賣過意外保險,賣的時候,文件上寫明顧客投保的款的40%以上用於支付保險開支,賣完以後,這個說明並沒有給顧客,不在顧客留底的聯上。以此估計,這是狐狸分奶酪的遊戲,你投保的一半用來養保險業,這是美國醫療費用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就醫療保健費用的一半用來養保險業,隻有50%用於醫藥。這還不算,律師也要分一杯羹,醫療事故官司使得醫生投保,把醫生醫療事故的成本轉嫁給病人。出了醫療事故,本來應該醫院賠償,這才是減少醫療事故的機製,如今醫院醫生把醫療事故保險了,成為醫療收費的成本,抬高醫療費用,結果是病人集體為醫療事故買單。更有甚者,保險公司不是醫藥專家,無法判斷細目的保險,總是一刀切的條文,醫生往往為了多賺錢給病人不需要的醫療服務,如檢驗報告等,也是為了防止律師宰,少檢驗不如多檢驗,害得病人害得被多抽幾管血液,多照幾個X光,多吃一些副作用不明的藥。必然保險公司說這類傷隻能報銷10次按摩理療,病人理療5次好了,醫生讓他繼續理療滿10次。

再說股市。本來股票交易所主要是股票二級市場,股市的主要功能是增加股票的流動性和維護股價的穩定性。應該股票經紀必需是他所持的股的行家,知道股票的真實價值.以前股票真實價值比較容易盤算,就是看分紅。如今概念股了,脫離了分紅這個實在的現金流來計算股票價格,散民上當受騙不少。如今的股市和增加股票流動性的功能有餘,而穩定股票價格的功能不足。不但不足,而且這增加股票價格波動套散民的錢。

美國總結1930年大蕭條時期銀行擠兌對經濟的危害,建立了儲備保險,說幾百銀行倒閉了,居民儲蓄還可以由儲蓄保險兌現,以此防止對銀行的擠兌。做為政府為銀行也作出的這個服務,討價還價,1933年美國通過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禁止銀行、保險、和股市這三行跨行經營。保險業是風險分攤功能,不允許拿投保人的錢到股市投機。銀行貸款給公司,當然要調查公司信用,因此有公司內部信息,可以利用這些信息在股市套利。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就是為了防止這些金融投機(或商業腐敗)行為。大公司有辦法,他們成立控股公司,把這跨行控股這些公司,這就鑽了法律空子。還用現金流掉期衍生工具,通過掉期突破保險公司隻能投資債券不能投資股票的法律規定。更有甚者,1999年美國通過《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廢除了許多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的條文,為華爾街金融機構跨三行經營開綠燈。全球經濟學家對2008年金融海嘯的診斷認為美國應該增加儲蓄,中國應該增加內需。但是,美國居民儲蓄已經無法保值增值,以今天金融業腐敗程度,銀行已經是收割的工具,無論你的錢這麽放,無論是定期還是基金,都在貶值。所以,美國增加儲藏走了三年都沒有邁一步。全球經濟中貨幣儲蓄功能在喪失。這是無良金融業的惡果。

國際經濟格局一個簡化的模型就是美國金融業和中國製造業結構的全球經濟。自從這個國際經濟格局形成以後,維護日用品消費者利益的法案越來越多,而維護金融服務業顧客利益的條文一條都沒有,不但沒有,還把1930年大蕭條總結出來的教訓規範金融業的法規撤除,讓華爾街金融業放手到全球斂財。如今金融業腐敗程度已經是病入膏肓,2008年金融海嘯,金融業一樣贏利發獎金。今天經濟還沒有恢複,銀行贏利還是名列前茅。自從信息也進入金融業以來,本來是金融業也信息技術降低了成本,使用金融服務的居民應該更加方便,但是,金融業反而增收許多服務費,因為信息技術,如今工資直接發到銀行了,銀行成為天然壟斷行業,你用也得用,不用也得用。收費沒有商量。加上美國債務推高,美國又實行長時期低利率的政策把世界的美元趕回美國股市,讓華爾街沒在股價巨變的市場收割全球財富,再通過各種服務業把華爾街從全球斂的財傳導到美國經濟體中。這就是為什麽美國服務業占70%GDP的原因。華爾街必需要高獎金高工資高利潤,這是美國經濟70%服務業賴以生存的源泉。中國製造要保證西方消費者利益,但是,中國出口得來的外匯無路可走,買美國製造,美國有出口條例禁止許多產品出口中國;投資債券,美國壓低利息,投資股市,華爾街金融結構是賭盤莊家坐收漁利。

2008年以來,美國一係列政策都不觸及這個金融海嘯的根源,反而軍事動作頻出,不斷為華爾街收割全球財富四處出擊。中國紮穩金融籬笆,防止國際遊資在中國套利卷財。美國在中國不得手,又去攻擊歐元。歐洲財政一體化,也是紮穩金融籬笆,防止華爾街收割。不過,華爾街還是有所收獲,雖然全球經濟一直不景氣,但是銀行依然贏利,華爾街依然贏利,代價當然是全球通脹,發展中國家貧困人口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