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規模貿易戰,美國真的沒有本錢
文章來源: stonebench2018-04-03 08:50:39

隻看一點:真打起來,大家都要接受各種高成本高價格以及相關的不方便。

誰先慫就看誰先受不了。

那麽誰先受不了呢?肯定是美國先受不了。

第一,資本的忍耐度不同。美國資本勢力不聽命於政府,而政府卻要聽命於資本。貿易戰發生,美國資本利益受損,會第一個反對。事實上還沒有開始就已經有反對的聲音了。創總雖然會盡力避免傷害美國資本,但是戰端一起,中國就不會那麽聽美國的話了,一定會照資本的痛處招呼。中國打擊美國資本,美國資本就會向政府施壓。相比之下,中國資本再強大,也不太敢跟政府步調不一致。對貿易戰帶來的傷害,中國資本的忍耐度更高。

第二,民眾的忍耐度不同。美國民眾的態度對政府的影響力更大。貿易戰發生,來自中國的低價消費品減少,生活成本增加。新的貨源不能立刻開發,必定民怨沸騰。相比之下,中國普通百姓也會經曆相似的衝擊。即使沒有新貨源,中國人也還沒有如美國人那樣習慣於奢侈的生活,可壓縮空間要大得多。

第三,政府的權威性不同。美國的資本可以左右政府意誌。中國資本意識形態向製度滲透不是一天兩天了。但是資本與政府的關係還沒有達到政府要馬上聽命於資本的程度。同樣,百姓呼聲在美國可以直接影響政府決策,而百姓會為自己的利益呐喊。在中國百姓呼聲對政府決策的影響力沒有那麽直接;同時,中國百姓似乎更有國家意識,一般來說會因為國家麵對的問題而願意暫時犧牲自己的利益。因此,中國政府的後院更穩定,美國政府的後院更不穩定。

第四,領導人的堅定程度不同。創總還想連任,而連任的理想與民眾與資本的滿意度密切相關。而習總已經沒有這個問題了。

第五,曆史慣性不同。美國享受中國來的低價產品由來已久,而且由於製造業外遷,普通人的收入與就業問題壓力很大。一旦低價貨源斷掉,物價上漲,收入又上不去,這種落差給普通人造成的衝擊更大。而中國從美國進口的東西日常消費類很少,高端的更少。且有很多現成的替代來源。因此貿易戰帶來的衝擊更容易緩衝消解。

第六,出路不同。中國本來就在謀求經濟的轉型升級,由勞動密集向高端科技密集發展,由加工型向服務型消費型發展。貿易戰在某種程度上有利於中國開發國內的市場,形成內在的完整經濟循環。而美國是在謀求表麵上的貿易數字平衡,資本和製造業回歸。如果中國失去美國市場,對中國來說最大的負擔是外向型企業的就業問題(商品生產應該不是問題)。這個問題可以通過消費與服務市場的發展得到緩解。而美國失去中國市場,資本回歸製造業重振之後的產品賣給誰?

第七,輔助手段的有效性。以政治而言,中國沒有授人以權柄,美國無法以政治手段威脅中國。以經濟而言,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跟中國較勁都會麵對類似的問題。因此他們似乎也沒有必要跟美國一樣和中國較勁製裁或者封鎖中國。同時,就政治經濟而言,創總上台以後各家盟友懟了個遍,大家對他的處事風格還在適應期,馬上合作對付中國的可能性也不大。以軍事而言,美國在東海南海台灣朝鮮都遇到了強力回懟,已經沒有絕對的恐嚇優勢。這些東西都嚇不倒中國了,對貿易戰的輔助能力是0. 

綜上,如果隻打貿易戰,美國真的打不起。對中國來說,規模越大越長期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