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珠淚:冰島(20)-“宰人”的吃住行
文章來源: lily08242018-11-01 13:23:22

瑞士的物價,曾驚得我們目瞪口呆。經曆了瑞士的物價,我們對南歐和西歐很多國家的物價都有免疫力。而東歐國家的物價,對我們來說,更是小菜一碟。可見識了冰島的物價,我們終於明白,世界上的物價,“沒有更貴,隻有最貴”。

提前10個月訂房,很多賓館已無房。在不太多的選擇中,我們訂的每一個房間,對於我們來說,價格都飛上了天。米湖附近的Fosshotel Myvatn,差不多每晚400美元;在環島1號公路旁,離維克鎮不到100公裏的Fosshotel Núpar,將近300美元;首都機場旁的Base Hotel, 像個青年旅社,也近200美元。賓館貴死人也就罷了,Airbnb裏房間的價格,也貴得離譜,全部150美元以上起跳,最貴的也是在1號環島公路旁,近300美元。這麽貴的房間,條件卻真不敢恭維。訂房的過程中,“搶錢”兩個字一直在腦中縈繞。

冰島餐館的羊肉

冰島餐館裏超好喝的羊肉湯

在冰島餐館的第一頓吃,價格就把我們嚇了一跳。牛排稅前67美元,一個人份的比薩餅,27美元。冰島北部最大的城市-阿克雷裏的一個漢堡加一份薯條,近30美元。看過這些,我們再見到40多美元一份的羊排,感覺像撿到了很大的便宜。超市裏幾乎所有的商品,都比美國的貴2到3倍,甚至更多,一個青椒居然要4美元。服裝鞋帽,無一不貴。看著那些不是琳琅滿目的商品,我們除了無語還是無語。

加油,更不用提了,我們恨不得閉著眼睛刷卡。看著那劇烈跳動的金額,我們的小心髒仿佛要蹦了出來,真是太貴了。從機場到旅店,4公裏的路程,出租車要30美元,這不是“搶錢”嗎?冰島的物價,我們要多久才能適應呢?

一個人份的比薩餅

冰島夏日裏的物價,為什麽貴得如此離譜?

因為冰島被很多人定為一生必去的目的地;因為冰島地廣人稀,平均每平方公裏才有3個人;因為冰島的夏季30幾萬的人口卻要接待100多萬的遊客;因為冰島的氣溫常年在零度以下,夏天最高溫也不過10°,蔬菜水果當然匱乏;因為冰島孤懸在大西洋中,幾乎所有物質都要進口。酒店裏提供的自助餐,除了黃瓜、胡蘿卜和青椒之外,就沒見過別的青菜;因為冰島是發達國家,人均收入超過5萬美元而且福利相當好。

可是冰島,這個土壤貧瘠,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度,憑借什麽能擠入世界發達國家的行列呢?靠它豐富的漁業資源、水利資源和地熱資源嗎?

冰島餐館裏的牛肉

絕不可能。能夠擠入發達國家行列,冰島人要感謝美蘇冷戰。在冷戰過程中,冰島人用自己的智慧把“牆頭草”詮釋得淋漓盡致。

冷戰時期,冰島處於蘇聯進攻北美大陸最近的海、空通道上。為了扼製蘇聯潛艇從北冰洋進入大西洋,北約建立一套海底監聽係統,去探聽蘇聯潛艇的動向。這條監聽帶的終結點在冰島,因而冰島是重要的控製中心,也是與歐洲通信聯絡的樞紐。什麽能讓冰島站在美國的戰壕裏?當然是錢,錢,錢!

美國的馬歇爾計劃提供給冰島的援助是歐洲最多的。不僅如此,美國還提供給冰島數目可觀的軍事建設項目投資,這些讓冰島有了原始積累。可冰島並沒有沉浸在美國的糖衣炮彈中,1947年又跟蘇聯達成了貿易協議,向蘇聯輸出魚類產品。近海捕魚的紛爭,讓冰島不惜代價與英國爆發了鱈魚戰爭。蘇聯趁火打劫,拉攏冰島,並在1957年向冰島提供了2500萬美元的貸款,冰島也借機威脅退出北約。美國為了自己的利益,迫使英國讓步,擁有12海裏沿岸海域內的資源就是小小的冰島運用“牆頭草”戰略,為自己爭取來的,並最後被聯合國納入了國際海洋法公約。

近30美元的漢堡

借著美蘇冷戰的東風,冰島大步向發達國家邁進。評價發達國家標準的三個指標:健康水平、教育水平和人均GDP,冰島一樣不少。它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世界排名第五,人類發展指數世界排名第一。雖然冰島堅定地聲稱自己隸屬歐洲,但聰明的冰島人並未死心塌地地加入歐盟,而是保留了自己的貨幣,不像傻乎乎的意大利一樣與歐盟共存亡。


在這個發達的冰島,高昂的物價曾讓我們恨得咬牙切齒,但無與倫比的風光又讓我們愛得魂牽夢係。這“冰與火”交織的國度,我們對它的愛與恨也似那冰與火。不管對它是愛還是恨,我們都把最深的情愫,私藏在心中,安放於最遠的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