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極端理論:人文學科非“科學”
文章來源: 土豆-禾苗2023-06-11 13:29:25

我的極端理論

人文學科非“科學”

在我的一大堆聊天好友中,除了土豆容易胡思亂想信口開河外,其他都屬於一本正經循規蹈矩的正人君子,他們要麽善於神話他們的哲學思考,要麽喜歡科學的邏輯論證。今天隨便聊聊土豆的“學科分類法”以及“科學觀”吧。

A

我認為,“科學”就是數理化以及延申出來的部分交叉學科,如生物化學等,總而言之都是可以量化、有公式、可以明確邏輯推導的東西,這個推導絕不依賴於個人思想觀念宗教觀念的傾向性或選擇性。

至於哲學社會學心理學,包括文學經濟學,所有這一類我稱之為“人文學科”或“教養學”,它們是完全獨立於上述科學的另一個係統。有時我也稱之為“記錄學”:記錄一些社會現象如曆史與政治,記錄一些個人觀點如哲學與心理學。這些記錄雖然部分依賴於事實基礎,但更體現一種人為的個人或集體的敘述方法,當然大多還受一定的時代性限製。

B

我不把人文學科歸類於科學,這絕不是貶低這類學問,而是不想被一部分人借用科學之名去惑眾。

1840年法國人Pierre-Joseph Proudhon提出了“Scientific socialism”,字麵聽上去多麽理性,然而百年後有個地方不僅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定為科學的思想體係,而且還給予了唯一性認證。人們對科學兩字有先入為主的神聖向往, 一旦冠以科學之名就可以堂而皇之登堂入室,甚至被寫入了憲法。查了一下2018年現行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裏麵用了17個“科學”一詞,其中一個便是“科學發展觀”。

強力推行科學發展觀的那夥人,同時又在不斷宣傳曆史是不以人的意誌而轉移的,搞得管轄區內的人們寫文章說話時也會雄赳赳氣昂昂鏗鏘有力地使用這些被強製性推薦的金句,而不能意識到這些都屬於悖論,或者就是一個偽命題。

C

在數理化科學類中,數學是最神奇的,它是一切的基礎與工具;但在人文學科中,各種學科各種理論隻有出現早晚的問題,沒有哪個更神聖或更高級,很多理論互相之間還可以是連環套,所謂辯證吧。

那麽這兩塊學問之間有連接嗎?我覺得似乎有三個,或許更多。

一個就是醫學及其衍生學科。醫學是連接這兩大塊獨立學問的學科,解剖神經元腦電波等這類還是屬於科學類,但基因遺傳與生命倫理,心理學心理關懷這類近代衍生出來的學科、就有些偏向於人文了,畢竟或多或少牽涉到當事人的哲學神學信仰等問題,某些地區的研究者還受所處國政權的影響。

 

除了醫學另外兩個是經濟學與統計學,這兩東西表麵上屬於數學模型數字統計等,但我覺得現在很多統計報告越來越取決於設計者的個人觀點傾向。我常常信口開河提到“女性/普京/戰爭/崇拜”,朋友質問“你有多大樣本啊”?土豆反問:心理學老祖宗弗洛伊德榮格等人,他們當初立作成名之前收集了幾個樣本?於是,土豆又被翻白眼了。機械化教條化的科學觀,往往阻斷限製了人們的想象能力與對社會的透視能力。

說到這兒,又想起了圍繞川普2020競選失敗後的很多投票統計學……哎喲,有些哪壺不開提哪壺了。

D

文學城裏經常看到大家互批邏輯混亂,我一般不說對方邏輯混亂,因為我認為人文社會學體係中的邏輯完全可以各自為政,隨意建立。如果你覺得對方邏輯混亂,對方看你的文字也可能覺得不知所雲,這隻能說明你們不在一個係統裏啊。

比如說“科學社會主義”在有些地方還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它還在被使用而且主導著人們生活。你能夠進入他們的權力係統中去說他們邏輯混亂嗎?我的做法就是不去批它邏輯混亂,而是直接告訴它:nnd,你們那些理論屬於權力支撐下的偽命題偽邏輯,沒了權力,都會不攻自破。

E

一高中同學,當初是我們區的高考狀元,我們倆一直互相看不上。去年4月上海開始清零行動,幾個月後他對我說:土豆,我現在理解你了,這裏沒法討論質疑“清零的科學性”問題,看到的就是權力強力執行,希望我兒子能早點明白早點出去,不要像我這樣。

我碰到很多回頭對我說“土豆,我現在理解你了”,一般是在3-7年後回來對我說。而我那初高中6年同窗的同學,是過了30多年後才對我說這話,有些驚訝,也有些驚喜。

想起另一位好友對我的抱怨:那土豆,雖然是我不喜歡的刻薄大嘴,我卻常常悲哀地發現,多數時候,這荒謬的世界,甚至這文學城的林林總總,竟又讓他一次次地說中了!

上次一篇《繼續我的反動理論》被一朋友批了一頓,這篇《我的極端理論》不知會有什麽結果。大家可以百分百使用“言論自由與表現自由”權利來批判駁斥土豆的一字一句,但隻要能記住我的話,30年後一定能明白土豆之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