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清水河》之視頻與音頻
文章來源: 土豆-禾苗2021-03-06 09:20:50

《探清水河》

從“窯調”到眾人齊唱的現代歌

A 《探清水河》之視頻與音頻

很久以前,聽了幾段郭德綱的相聲,感覺就是正如那句話所講:相聲界,沒有郭德綱早就黃了;有了郭德綱,則更黃了。

新冠期間不知哪根筋搭上了,又打開了油管上眾多的德雲社相聲,還有眾多所謂粉絲們製作的宣傳節目,雖然對郭德綱還是稱不上喜歡,但改變了我很多以前固有的“高雅”的觀點,開始漸漸理解並支持郭德綱他們了。

原因有三,一是聽了一些介紹郭德綱經曆的節目,非常感慨他當年幾進幾出北京的遭遇以及他的堅持;第二個原因是聽了幾個介紹他眾徒弟的節目,特別是現在的大紅人嶽雲鵬,這位出生於河南的80後小夥子,13歲那年,因交不起68元學費而輟學,孤身一人來到了繁華的北京城……作為大城市上海北京出生的人,有多少人會意識到八九十年代的共和國還會有人因這點學費而上不起學?相比較那些被體製接納的文藝圈人士,我更加佩服起郭德綱,佩服他能接納這些孩子,另外也佩服他養人養心的這些手法,正統體製內的文藝圈裏似乎還沒有他這種人。

原因之三,就是“歌曲”《探清水河》的走紅,也是今天想說的主題。為什麽在歌曲上打雙引號呢?來,我找了幾個視頻,我們一起看一下吧。

首先來一個如今被唱紅的版本,也就是郭德綱徒弟張雲雷的演繹版,吉他伴奏,深情款款,唱的是悲天憫人的情懷。

      

如何,想象得出嗎?名星個人演唱會中常見的熒光棒被帶進了相聲劇場,一個相聲專場活生生地演變成了台上台下齊唱的流行歌專場。如今,除了張雲雷的“原唱版”,油管上還可以看到其他明星的傳唱版本,還有被編排成各式舞蹈甚至廣場舞的。

再聽聽張雲雷師傅郭德綱當初挖掘開發出來的版本,最早好像是2013年,三弦伴奏,激昂有力,其表現手法有濃重的曲藝京腔味兒,老郭在介紹此曲時用了“北京小曲”一詞。

      

師徒兩個版本,差異一目了然,據說喜歡老郭鏗鏘老味兒的人不會喜歡張雲雷的,喜歡張雲雷慢速熒光棒版本的也聽不慣老郭的。想想這個“歌”的演變過程,從郭德綱改編整理推出此“小曲兒”,再到幾年後由徒弟演繹並推動觀眾一起熱唱的流行歌……怎能不讓我去支持郭德綱德雲社這類“非正統”的曲藝劇團呢?

聽了上麵那兩個現代藝人演唱的版本,有多少朋友會想到,我們的紅色電影中也曾用過這個《探清水河》,不過哼唱者是黑道土匪,類別是二人轉。請看,2014年電影《智取威虎山》中楊子榮(張涵予飾)的唱段,槍聲伴奏,匪氣爆棚。

      

                    58:00——58:45

在馬未都與郭德綱老搭檔於謙的一檔節目中,馬說自己聽到德剛雲雷的《探清水河》時,突然想起自己以前聽過這曲調。那是60年代,當時他在北京溫泉地區插隊,當地農民常哼唱這小曲兒,不過那時老馬並不知道這其實是有名有姓有曆史的“傳統曲藝”,隻以為是當地農民隨口哼哼的小調。我們再看一個1960年版的吧,紅色經典電影《林海雪原》中楊子榮(王潤身飾)的唱段,也屬於二人轉。

     

                  47:50——48:35

曆史再往前推,視頻是找不到了,不過找到個現存最早的錄音資料,據說是30年代民國時期錄製的唱片,演唱者郭筱霞是解放前北京的著名曲藝演員。如果說郭德綱的演繹透著一種捶胸頓足、從暴怒到懊惱的男主視角,郭筱霞的演繹則讓我感受到底層社會女性的辛酸與不幸,無奈與無助。這個音頻資料保存在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北京研究中心/北京記憶網站中,請點擊一下吧,也為這個“中國人民大學/我的北京記憶”庫的資料匯集工作點個讚:《探清水河》30年代唱片(恰恰是這個老版本,也是我找到的唯一唱了“四更”的版本)。

今天就寫到這裏,下回再簡單講講《探清水河》詞文字的演變吧,其實也沒什麽好多講的,這原詞兒畢竟是被很多人稱為“窯調”,不好貼啊,而且現存最早的印刷稿不在北京,也不在中國了。

      

 

B 《探清水河》之曲詞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