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多歲伯母進養老院 家庭照料與社會責任的思考
文章來源: 康賽歐2024-04-09 09:00:49

前幾天,聽家裏領導說,他的90多歲的伯母住進了養老院,這對國內的很多老人來說是無奈之舉,因為他們對養老院有著抵觸情緒的。

伯母有三個孩子,老大年近70歲了,身體欠佳,自己都很難照顧自己。老二也是如此,年老體衰。以前伯母是三個孩子家輪流住,本來想著老三能給她養老,隻可惜房子被老三莫名其妙地搞走後,母女產生矛盾,無法再容納伯母。

清官難斷家務事,伯母家的事,領導采取“三不”政策,就是不摻和,不多嘴,不多問。誰跟他抱怨,都裝聾作啞,隻管適當時候嗯一聲,表示還在聽著。好在伯母以前是小學教師,屬於事業單位,有著還算可以的退休金,因此住養老院有退休金,還有醫保可以支付一部分費用,所以她的這兩項福利,支付養老院的費用是夠用了。

伯母孫子輩的人無法照顧她,都在忙著自己的事業和家庭。伯母的大外孫算是個孝敬的孩子了,也就是大女兒的孩子,是我們的外甥。伯母在杭州時,就住在外甥家裏,是祖孫四代同堂,可大堂姐身體一直不好,前些時候摔了一跤,造成胯骨骨折,送醫院做了手,術後在逐漸恢複中,需要丈夫要照顧,實在是無法照顧伯母了。

去年在國內時,發現周圍的不少大齡男女青年單身的真不少,有的還是條件相當好的富二代男生,相貌中等偏上,留學英國,拿了碩士學位,回國是子承父業。最近看到一個報導,說有1.7億的90後,隻有1千多萬結婚。這個結婚數字是相當低的,隻能感歎,年輕的一代有自己的想法和價值觀,但也不能排除是被三座大山壓的,這三座大山就是:教育,房價,醫療。

為什麽這麽說?在教育方麵,他們追求更高的教育水平和職業發展,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學習和工作;在房價方麵,很多地方房價高昂,使得購房成為難題,無法承擔婚後的家庭壓力;在醫療方麵,擔心今後孩子的教育和健康成長所需費用,這成為他們不願意生育的考慮因素之一。

養兒防老的時代過了,因此,對有些年輕人責怪不結婚,不生娃是不公平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追求,經濟壓力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的因素,比如高房價和高生活成本使得很多年輕人感到結婚生子的壓力較大,選擇推遲結婚或者不結婚。此外,個人選擇和婚姻觀念的變化也影響了年輕人的結婚意願,他們更注重個人自由和幸福感,不願過早承擔家庭責任。

總的來說,我們應該更多地理解和尊重每個人的選擇和生活方式。年輕人有自己的想法和價值觀,不願被資本裹挾,不願為資本消費,這是他們提出的一個口號。活好自己最重要,當代年輕人,更注重的自身的價值,人生就這麽短短地幾十年,怎樣活得有品質是很多人追求的。有人會說這是一種自私的說法,可就我個人認為,自己都沒活好,怎樣去照顧他人呢。照顧他人是要有成本的,成本太大,就無法承受了。

國內有專家說,有孩子是投資消費品,會給你帶來豐厚的回報。我對這種說法采取保留態度。生孩子是自願的行為,動物為繁衍後代要作出必要的奉獻,這是本能也是初心。作為高等動物的人類,如果這麽商品化,這麽實際,說白了,就是為自己,那麽連低等動物都不如啊。

人類已進化到文明社會,晚年相較於其它動物而言,已經享受了太多的幸福。然而,正視孤獨,衰老和死亡,以坦然的態度迎接後半生,是我們必修的重要功課。

 

鶴發童顏的90多歲的伯母在我們的外甥位於杭州的家裏

我們的外甥位於杭州的家,院子主要是大堂姐夫打理的。大堂姐和姐夫為了照顧外甥的唯一的孩子,每年都會到杭州居住。孩子現如今已去國外留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