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臨國內大賣場
文章來源: 康賽歐2018-05-15 12:07:58

我在國內很少買穿的東東,一是嫌貴,二是看上式樣好點的還是嫌貴。記得幾年前去了我父親的江南老家住了些日子,沒想到的是在10月底,11月初時那麽的冷,在家裏要穿棉衣,我沒帶冬裝,本來沒打算住那麽長時間,讓有些事給耽誤了,我不能讓自己凍著,就隻好到商店裏去買些禦寒的衣服。

我在家附近的街上轉悠,看著在街上行走的人們,感覺他們的穿戴並不很時髦,看見一家店門前比較熱鬧,就走了進去,一看價格還算親民,就開始樓下樓上的逛了起來。令我不太滿意的是衣服的號數普遍偏小,我就奇了怪啦,我認為當時的我並不胖,身材不屬於那高大的,咋就買衣服就沒啥我的號呢,好像我的身材象特種兵,讓人感覺真很鬱悶。好不容易挑上一,兩件,就買了回家。回到家一說,才知道自己去的地方叫大賣場,是那些收入低的人去的地方,也就是說,但凡有點兒錢的人都是不去的。我曾仔細觀察過,在我的眼裏,這座小城的多數人的穿戴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

其實大賣場從表麵看,就象我們這裏的Kohl's等這種中檔的店,衣服擺的有些淩亂,看著衣服式樣有些千篇一律,要仔細尋找,才能發現幾件看得上的。價格擺在哪,談不上好的購物環境,滿眼都是衣服,空間很小,看著就擠。當然,Kohl's裏還賣些名牌中的中低檔貨,而大賣場,我認為是沒有名牌賣的。曾經到Dillard's買過鞋,那些鞋都是由服務員拿給你,還單膝點地的幫你試穿,我坐在椅子上覺得挺舒服,關鍵是鞋放得不是那麽多,特別是男鞋部,幾乎都是放在開放式的櫥窗裏,有燈光照著,而不是擺在一排排的貨架中,這就讓人沒了擁擠的感覺。象Dillard's這樣的環境和服務,價格自然就上去了,買的鞋,同樣品牌的鞋,就比其它中檔的店能高出20來刀。這就看你怎麽想了,是想要好的購物環境和服務,還是要比較實惠的價格,這是由錢來決定的。

大賣場的服務員多是從外地來的打工妹,她們談不上能給顧客多好的服務,但至少不會追著人買東東,讓你隨便看,這是我比較喜歡的。以前在北京的一家商場,看一樣東東,服務員就拉著沒完沒了的推銷,臉皮一薄就買了,買回家還受人嘲笑,盡買些沒人要的貨,東東還不便宜。

國內象這樣的大賣場,我買的衣服,質量談不上有多好,但做工絕對能算得上中等,雖然式樣和麵料一般般,但我覺得在美帝穿著去買個菜啥的是不會覺得掉檔次的。我在國內大學臨畢業時,曾到一個服裝貿易公司實習過,去過在北京的幾家服裝廠,那裏多是生產出口的服裝,當時北京的衣服式樣還比較土,服裝的款式是由外商提供。記得帶我去的師傅帶了塊布料,請那裏搞接待的技術員幫著裁剪一下,人家那雙巧手,三下五除二,就給裁剪好了,把我這個隻會縫扣子的人看得目瞪口呆,那技術員還說是比較超前的款式,穿著一定好看。很多時候我就在想,那些所謂的名牌,就是通過這些普通人的一雙手做出來的,然後貼上個標簽,標簽不同,去的地方就不同;東東也許是同樣的東東,可是區別就在標簽上,然後就決定是去專賣店,還是去大賣場。我這種想法也許比較偏激,但能說明一定的問題。

從父親的江南老家帶回的有限的幾件衣服,到我這裏沒穿過幾次就不能再穿了,不是式樣的問題,而是我這裏比較的幹燥,本來穿著有些太合身的衣服,到我這裏後就變成緊身服了,也就是說變小了。我不清楚是否與質量有關,但可以肯定的是從濕潤地區到幹燥地區,衣服會變型。另外想說的是,老家小城的很多人真牛,隻認上海,其它地方都覺得不怎麽樣,除了他們這個地方,那就排老二?自信心真是滿滿的,可是在中國隻能算是3,4線城市,現實太冷酷無情了。說著標準普通話的我,慚愧的是我不會講家鄉話,一張口就有人問我是不是東北人?為何東北人給他們的印象如此深刻,這是我一直沒想明白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