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裏的小芳進城後的故事—我公婆的文革婚姻
文章來源: 柿子樹2022-01-22 10:57:20

“村裏有個姑娘叫小芳。。。”中年以上的人都知道這首歌吧。年輕時的小芳漂亮可愛招人愛,讓城裏來的知青動了心,即使愛情是個泡泡,最後還讓城裏人傳唱,很少有人想到小芳後來怎樣了?是麵朝黃土背朝天辛苦勞作,早早衰老了?還是創辦發達了?

 

我和lg是在美國認識結婚的,婚前沒見過公婆,隻聽說過家史。先介紹我公公的出生。我公公的爺爺是一方縣太爺,父親是商人,在南方一縣城裏,幾條街的房子都是他的。母親大戶人家小姐,陪嫁的珠寶用籮筐裝的。他們育有5個子女,我公公是老幺。解放後,我公公的父親還在政府擔任了職位,房產大部分充公了,開始日子還可以,前三個孩子都受了高等教育。然後文革來了,家裏就慘了,老人家被批鬥得死去活來,跳樓自殺沒死成,雙腳骨折,歇過來好歹活到了九十年代。他們家老四和老五,就下放農村了。

 

我公公十四五歲年紀,初中沒畢業,就去鄉下了,倒是離家不遠。他人長得很帥,帥得超過演員的。手很靈巧,在農村裏幹活挺利索,他家族的名氣響當當的,所以當地農民高看他的。在他十七八歲的時候,就有人給他提親。幾乎村裏的妹子隨他挑呀。他挑上了我婆婆,世代貧農,人老實勤快。所以他們兩十八九歲就結了婚,跟我婆婆的媽媽一起住。我婆婆的爸爸早逝了。我婆婆十九歲生了老大,接下來每隔兩年一個,生了三個娃。我lg是老三,上頭兩個姐。文革結束,我公公回城了。有了三娃,小花早成花她媽了,幹不出拋妻棄子的事。他回城去工廠做工人,跟父母住。那時候幾條街的房產隻剩一棟小樓了。我婆婆農村戶口,三個娃都是農村戶口。好在我婆婆的大隊離城裏也就是騎自行車一小時的路,所以夫妻就分開了。我婆婆跟她媽媽住鄉下種田。那時候三個孩子都漸漸大了。老大和老二讀書不好,初中畢業都到城裏做工;我老公6歲起就到城裏小學讀書。所有人都擠在爺爺奶奶那個小樓,外加一個堂姐。我婆婆在家種地,給城裏的家人送米送菜,難得在城裏呆幾天。我lg的爺爺奶奶還是善良的人,從小教育孫子說,你媽媽在鄉下很辛苦,你長大了要孝順她。對這個農村戶口的孫子,爺爺和姑姑伯伯討論,一定要讓他讀書才能跳出農門呀,所以小學中學一路,還是給他提供了當地最好的教育,上了好大學。這故事聽起來還是很動人,我當時就覺得我公公很高尚呐:城裏的帥哥對鄉下老婆不離不棄,比那個唱小芳的知青強多了。

 

等我生了孩子,我公婆來美國看我們,我第一次見到他們。我公公還很帥,在家不多話,對我挺客氣。婆婆很勤勞,對老公和兒子言聽計從,最好什麽事都有人給她拿主意最好了。我覺得自己夠幸運,這個婆婆溫和好相處。過了幾個月,發現不對勁了。幾次進廚房見婆婆苦著張臉,公公一臉怒氣,老公一臉不耐煩。看到我,所有人都閉嘴不說話,裝沒事一樣。我都不知道要問啥。再後來,等他們在我家裏自在了,慢慢原型顯出來了。我公公為一點小事罵我婆婆,動輒說:娶你個鄉下人,我倒八輩子黴了。都爺爺奶奶輩了,還講這個?我婆婆呢,大概也自覺低人一等,一輩子沒正經工作,老了靠老伴的退休金過活,所以被罵了也不吭氣。平時跟我聊天,說起家長裏短,都是她老公怎麽態度不好,妯娌怎麽欺負她,誰誰鄰居說她不好。我開始同情她,然後恨其不爭,幾個月後厭煩了。這哪是溫柔,是懦弱。心裏憋著委屈,不敢當麵放,一點點在平時冒出來,像章魚放墨一樣。這種互動是經年累月的,很難改。我自己的父母關係不好,我希望嫁入的人家家庭氣氛好,窮一點沒關係。結果這家人,家庭環境也是這樣糟糕。

 

如果沒有文革,我公公婆婆兩家是不會接親的。不知道有沒有小芳被愛人娶進城幸福美滿的例子。可能比一般婚姻難度要大很多。生活,要比在村頭約會小芳複雜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