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女已成年---成長(中)
文章來源: 玉器晚成2021-09-17 16:55:04

      女兒終於踏進了大學的校門。

      SFU離我們住的地方比較遠,第一天女兒的開學典禮,我還出了一個醜。我開車送她去學校的路上走錯了出口,當時驚慌得沒有了主意。隻好對女兒說: “對不起女兒,媽媽隻好再開回城裏,因為我隻知道從那裏出發的路” 。

       女兒知道我是一個沒有方向感的人,由於孩她爸工作脫不開身,送女兒的重任交給了我。我反複複習從我們家去SFU的路線,緊張得晚上都沒睡好,但最後還是搞錯了。女兒哭笑不得地說: “走錯了路,還從來沒聽說過用你這種方式找回原路的。再說時間也來不及了。好了!媽媽你放鬆,請聽我指揮 …” 。 在她的指揮下終於回到了原路,而我“要回到出發點才能找回原路“ 的笑料,成為女兒一直調侃我的經典。

       大學第一個學期的課程對她來說,並沒有預先想像中的那麽難。她高興地告訴我們說,大學的學習遠比高中有趣得多。然而,她也沒有聽從我們勸她多修兩門課的建議,取而代之的是她申請了一份The Bey (一個大型百貨公司)的聖誕節用品專櫃,季節性part time 的工作。 她說她需要有Customer  Service 的經驗。     

        由於女兒在ONNI 地產工作了三個月,暑期工結束後,她極力遊說我們,把當時我們住的公寓賣掉換成House (獨立屋)。理由是房價正在瘋狂地上漲,而House的漲幅有很大的空間,公寓則不然。我和孩她爸反應都很冷淡。因為我們認為,以我們當時的經濟狀況,將公寓換House 那簡直是天方夜譚。

        說起買房也是我們家庭的一個故事。當初女兒就讀的中學,算得上是溫哥華的好校區。為了方便她上學,我們在學校的附近租了一個House 的主層,一住就是幾年,房租占了我們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幾年下來我們沒有省下什麽錢。接近女兒高中畢業,屋主要將房子買出,所以我們不得不找地方搬遷。在一個做地產經紀的朋友的幫助下,我們東拚西湊,才湊足5%的首付,搬入一個有兩個睡房,和24年房齡的低層公寓單位。

         我和孩她爸都很喜歡我們的新居,我喜歡的理由是,我們住的是一個頂層單位,無論是房間的布局和采光都十分舒適。而孩他爸喜歡的是我們的月供比以前租房的租金還便宜,他想湊一點錢,換一輛新車。所以,當女兒提出換屋的建議時我們都不願響應。

       女兒苦口婆心地勸說我們,她說她查過我們公寓過往的記錄,20多年來還末進行過大的維修。如果我們現在不脫手,完全有可能會在將來的一、二年後會遇上一次。到時候每個住戶都會攤付一大筆的維修費用。她又勸說想要買新車的老爸道,新車的車輪一落地,新車就貶值,而房子到手就増值…..。盡管我們被她說得六神無主。可我們也擺明我們的擔憂。要賣掉我們住的公寓房,再用有限增長的那一部分去作為買House 的首付,銀行完全有可能因為太低的首付而拒絕貸款給我們。女兒說那就考慮Townhouse (城市屋)。

        說著,女兒自告奮勇地承擔搜索找房的工作,並拿出了她的本子和筆問道:“ 我們的預算可能是多少?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住的公寓能賣到一個理想的價錢來作為首付,那麽,我們有能力承擔多少供款的房子?” 。孩子她爸敷衍著說:“ 30萬~35萬吧 ”。女兒說:“ 好!兩周後,我會篩選出我們要看的房子 ”。

       亊後我和孩子她爸私聊,我們都認為,換房子這亊不靠譜。要用一個低的預算去找一個滿意的房子很難,耗時耗力不說,銀行貸款是個大問題。還有,我們住的公寓能不能賣出去,和能不能賣到自己理想的價錢還是一個未知數。這一路的障礙太多了,想想都頭疼。孩子她爸樂觀地說:“ 好了,別想了,讓她去折騰吧,不行她自己會放棄的 ”。

        兩周後,女兒從網上的搜索中篩選了兩個Townhouse,價位都在30~35萬,並且安排了看房。看完這兩個房子後我們都不滿意。女兒用鼓勵的口氣說,如果我們把價位提高到40萬,選擇要大很多。孩兒她爸爽快地說:“ 好吧,就看40萬的 ”。我們知道價位越高,越不可能拿到銀行的貸款。孩她爸想的就是如果從銀行貸不到款,女兒自然就會放棄換屋的想法。

        一周過後,女兒又預約了一個看屋的機會,這次是一個全新的Townhouse , 房價是40萬, 而且是一個展示房。盡管我們一家三口看了後都非常的滿意,但我和孩她爸心裏清楚,要走到成交的那一步難關重重,希望渺茫。

        我們看中了房子,女兒自然將買房的程序推進到第二個階段,即換房的核心部分;賣房和銀行貸款。為了將我們的公寓房在最短的時間,和最好的價錢售出。女兒在經紀人的建議下,雇用了Home Staging ( 房屋裝飾師 )。沒有想到,這一招出乎意料的管用。經過這些室內設計師的專業搗撐,我們的公寓單位在一天之內變成了人見人愛,看上去既溫馨又浪漫的小家。放上房屋市場的第一個星期,就以滿意的價位售出了。但是,同一時期孩她爸在申請銀行貸款方麵,卻因為我們的首付太低,和收入不能滿足條件而貸款受阻。換屋的計劃在預先的所料中擱淺了。現在有點尷尬的是我們的公寓單位已經賣出去了,而買新屋的銀行貸款還沒有著落。

        女兒從他爸那裏接過貸款的事情,她沒有找銀行,而是直接找Broker  (貸款經紀人)。貸款的事輕而易舉地就敲定下來了。這完全是我們沒想到的。還有,我們根本就不知道能夠通過這種方式貸款。終於我們鬆了口氣!也看到了住新屋的希望。

      程序走到了房屋成交階段,當我們分別去到貸款公司和房產公司辦理過戶手續簽字時,他們都很好奇地問我們同樣一個問題,問我們是用什麽方法培養出這樣一個孩子。他們說,我們的女兒在與他們一起共同完成整個賣房買房和貸款程序的過程中,女兒的成熟,果斷,和恰談中睿智理性的表現,讓他們根本感覺不到他們的客戶隻是一個還不到20歲的孩子。而自己家同齡的孩子隻會把他們當成“水龍頭來回擰著放水” 。

         從女兒的角度看,她說整個過程看似複雜,其實,隻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去走,遇到困難就尋找解決的辦法,隻要不放棄,最後總是會成功的。然而,從我做母親的角度,別人對女兒的讚揚反而讓我心生內疚。因為父母的經濟能力不足,讓她在她的花樣年華的人生階段,過早地體會到了生活的不易,和捉襟見肘的尷尬。

      是啊!當初說好的是40萬的房價,由於是全新的,要按國家政策需要加稅。這一節外生枝,讓房屋的成交金額差不多達到了45萬。我們隻好用延長供款的年限來解決。緊接著,在辦理房屋成交的法律手續時。律師費和公證費又讓我們再次陷入東拚西湊的尷尬境地。雖然女兒的中文不好,但在亊後她將這種經曆描述得特別的形象,她說: “好像在水中遊得已經精疲力盡了,剛剛抬頭,想要吸一口氣,卻又被一隻大手按入了水中….” 。

        然而最後,我們終於幸運地搬進了舒適的新居,而且一住就是十幾年,象做夢一樣。的確在搬出公寓後的幾年,我們路過那裏看到圍著公寓搭起的腳手架,顯然他們是在做一個整體的維修。我們新居的房價漲幅也在後來的十年中翻了一倍。有房產經紀動員我們賣掉現在的住房,到郊區去買一個獨立House。但他們哪裏知道,現住的居所對於我們來說,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它不僅是一個居住空間這麽簡單。它也是當年女兒參與家庭事務的傑作。這裏記錄著當年年少的她,憑借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和銳智,以她堅持和執著的做事風格,硬是把爹媽認定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而在這個過程中,她的成長也帶動了父母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