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與自戀的極致
文章來源: 董蘭丫2020-05-13 13:04:23

自卑與自戀的極致

 

 

    日本京都的鹿苑寺因為有鑲著金箔的舍利塔而聞名,又稱金閣寺。金閣寺曾經是室町幕府時代足利將軍家族的官邸,在足利義滿死後改為禪寺。足利義滿生前與明朝修好,被建文帝封為日本國王,並幫助明朝剿滅倭寇。

    1950年,這座曆經六百多年,從二戰的風雨飄搖中安然度過的古寺被一名叫做林承賢的見習僧人放火給燒了。消防隊和警察趕到的時候,舍利塔幾乎燃燒殆盡,隻剩下框架,而放火的林承賢正在後山裏切腹自殺。警察將放火的僧人救下,救治後向他詢問放火的原因,他的回答是:金閣寺精美至極,我不能忍受它的完美!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後來根據這一事件創作了他最具影響力的小說《金閣寺》。

    《金閣寺》的主人公溝口是一位患有嚴重口吃的小和尚,他出身寒門,父親是一個偏遠海邊小地方一座寺廟的住持,那裏生活荒涼而寂寞。在日本的佛教中和尚可以娶妻生子一如常人。本來父親想要溝口繼承自己的衣缽成為這座小寺廟的接班人,但是後來因為生病不得不把寺廟抵押出去。溝口的父親與金閣寺的住持是禪修時的三年同窗,他在病重時帶著兒子前往金閣寺拜望並托孤。所以,父親去世後溝口很幸運地成了父親口中人世間再沒有比它更美的地方 ——金閣寺的僧人。從此,溝口的母親更是對他抱有極大的期望,指望他能夠繼承金閣寺住持的位置。

    溝口在金閣寺度過了他的中學和大學時代,是的,日本的和尚是可以繼續上學的。然而,溝口因為口吃難於與人交流,他自己說語言是與人交流的鑰匙,而他的這把早就生了鏽。因為從小常常被人嘲笑,所以溝口一麵極度自卑,一麵懷有一顆極其殘暴的強大的心。他在真實世界裏孤獨羞愧,在他的內心世界裏豐富殘忍。他喜歡將自己幻想成為一名暴君,並以自己的少言寡語而讓周圍的人們膽顫心驚,他在心裏一遍又一遍地對藐視他的老師和同學施以酷刑,並在這樣的幻想中得到滿足。

    溝口在家鄉時曾經愛過一個漂亮的女孩有為子,但是他想到的表達方式是在黑暗中躲到大樹後,當有為子騎著自行車經過時突然撲到她的麵前,為此他遭到了她的嘲笑,她還為此向他的父母告狀。從這以後,溝口惱羞成恨,天天詛咒有為子死掉!後來有為子因為出賣自己的情人被情人槍殺,溝口為此又悲又喜,我不能得到,別人也得不到的事實讓他扭曲的心靈得到安慰。他自稱在這個過程中有了小孩子趕廟會看熱鬧的喜悅

    在金閣寺出家學習期間,溝口漸漸開始墮落,然而墮落的旅途並不那麽輕鬆自如,因為每當他要和女人苟合的時候金閣寺美麗的景象就會出現在他的眼前,仿佛在呼喚他回歸。年少時父親經常向他講述金閣寺,他也曾對金閣寺有著無數美妙的幻想和無限的敬仰,然而現在身居其中,金閣寺帶給他的不過是心靈的負重。在經曆了各種幻滅和打擊之後,一個細雨蒙蒙的晚上溝口放火燒了金閣寺,因為他認定是金閣寺束縛了他的命運。本來他打算和金閣寺同歸於盡,但是他放燒之後,望著火焰衝天的金閣想到的是:我要活下去!

    1956年,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發表並引起日本乃至世界文壇的轟動,當時他才年僅三十一歲。自古英雄出少年,三島由紀夫絕對無愧少年英雄的美名。本來我是因為喜歡川端康成才知道三島由紀夫的,後來讀到了關於他生平的文章,特別是他極具戲劇性的自殺讓我對他產生了好奇心,所以開始讀他的作品。

    三島由紀夫出生在1925年,小的時候體弱多病,而當時的日本正在積極備戰,體魄強健是極其重要的事情,所以他常常被同伴嘲笑,並且因為身體的原因在二戰期間沒有達到從軍資格。在那樣的時代,一個不能參軍的年輕人是讓人瞧不起的,這就更增加了他的自卑心理。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他參軍入伍的好朋友因為被當成叛徒在馬來西亞被槍決,他妹妹也因為傷寒病死,心情苦悶的三島由紀夫開始寫作。文學之路的順利完全出乎他的意料,1946年他的小說《煙草》得到當時早已大名鼎鼎的川端康成的推薦得以在日本著名雜誌《人間》發表,從而為他進入文壇打開大門,從此二人亦師亦友直到三島由紀夫去世。

    隨著他在文學上的成功,知名度逐漸升高的三島由紀夫就這樣在身體的自卑和精神的自戀中被撕扯著。年少時因為身體贏弱帶來的陰暗心理在潛意識中陰魂不散地纏繞著他,為了擺脫這種自卑他從三十歲開始健身,很快就把自己強行鍛煉成肌肉發達的型男,從此又陷入了對自己身體的自戀,並揚言自己鍛煉腹肌是為了在切腹自殺時不會有白花花的肥肉流出來。

    就在三島由紀夫在肌肉隆起的軀體中逐漸找到自信,在文學坦途上沾沾自喜的時候,新的打擊再一次擊中他包裹在強大外殼裏那顆脆弱的心。1968年三島由紀夫和川端康成同時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最終由川端康成獲獎,他為此臉色鐵青,駕著跑車在高速公路上奔馳了數小時。

    經過這一次打擊,三島由紀夫為自己的心靈尋找新的出路——回歸武士精神,他還為此組織了盾之會,希望借此擺脫停戰協議對日本的約束,改變日本隻有自衛隊而沒有軍隊的現狀。但是聰明的他也深知自己的這種努力是徒勞的,終將落得個被後人嘲笑的結局。他在寫給川端康成的最後一封信裏說:這四年以來,盡管被人們嘲笑,小生還是義無反顧地朝向一九七零年一點一點地做著準備。被人們看得過於悲壯是很討厭的,能夠成為漫畫的題材也就可以了。可見他敏感的心靈已經體會到自己與現實的格格不入。

    197011月的一天,他帶著幾個門生跑到東京日本自衛隊的駐地,劫持了那裏的總監,脅迫他召集自衛隊員集合,並開始對他們進行遊說。但是,他激情洋溢的慷慨陳詞非但沒有得到大眾的賞識,反而招來了人們的議論和哄笑。之後,三島由紀夫從他站立的陽台退回室內切腹自殺,他的頭上裹著七生報國的頭巾,用鋒利的短刀割開自己的腹部……替他實行介錯(砍頭)的年輕人因為膽怯連續三刀都不能砍斷他的頭顱,他忍住劇痛喊道:再砍!再砍!用力!直到後來的第二個人上來砍下第四刀才結束了他的生命。他的死與其說是自殺,不如說是他自編自導自演的一場戲。

    回看三島的一生和他筆下的溝口總有這兩者是一個人,至少是孿生兄弟的感覺。他們都是因為身體的問題而自卑,又因為精神的強大而自戀。他們愛這世上的美好,並在美好的麵前自慚形穢,同時又在自己的勾勒的精神世界裏無比強大傲視人間。兩個世界激烈碰撞,雷電交加火光四濺。

    芥川龍之介,太宰治,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他們的著作如繁星璀璨,而他們的生命卻都在自殺中流星隕落。彩雲易散琉璃脆,這難道是白居易給日本文學畫下的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