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是個什麽鬼
文章來源: 唱唱唱2017-06-29 08:29:14

中樞神經係統傳遞、處理、儲存信息,如果功能低下或信息太多,會出現神經遞質(五羥色胺、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相對或絕對不足,引起軀體不適、認知、情感、心境、精神及社會功能障礙。所謂抑鬱症,其臨床表現千變萬化,統一特征是,不僅沒有能力解決家庭社會矛盾,而且多是矛盾的作俑者,為什麽呢?因為認知障礙。為什麽認知障礙呢?

互聯網及高科技日新月異導致信息爆炸,我們的農耕祖宗沒給後代預備下適應爆炸的生物模式,通過表觀遺傳來糾正還得些日子,按照貴族形成的時間算,估計至少3代吧。這些日子裏,很多人就得犧牲健康,患上抑鬱症,簡單地說,就是折騰不動了。所以此類患者數量和高科技一樣日新月異,移民高知更是直接受害者。

抑鬱症就是亞曆山大鬼!

怎麽辦呢?改變認知,改變現有生活方式,增加神經遞質。

如何改變認知呢?降低心理欲望,意誌尊重生理,打不贏就跑,跑到哪裏去呢?我是一粒沙,吹到哪裏哪俺家。逗人不戰天,讓它天下雨,歡迎娘嫁人,一切不快都去他大爺奶奶姑媽小姨子的。我寫過一篇短文:《生命的意義就是為奴》: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frontend.php?act=articlePrint&blogId=72588&date=201705&postId=25617 

學醫的、特別是與神經有關的專業人士很器重,城裏的領導卻視而不見地沒讓上首頁,大概是覺得太消極吧!其實在這個激情過度燃燒的歲月,消極真的是稀罕物了。我也就是順著叔本華的哲學談談鍾擺運動。如果生活就像鍾擺一樣隻有兩個狀態,將自己先放在奴的位置,擺到主人的位置時就是喜劇,反之則是悲劇,悲喜就是一個念頭。心理治療師改變不了人的性格,但是可以給你一個和諧的念頭,以減少不必要的神經遞質耗竭。

如何改變現有生活方式:改變不了別人就改變自己。吵架戰勝不了老婆,就避免吵架。工作不滿意就換,換不了就低頭。回避矛盾的方式有很多,唯獨自殺不能嚐試,一旦成功就失去了其他嚐試機會。信教是一種積極的正能量,佛教的四大皆空就是很偉大的行為治療指南。

如何增加神經遞質呢?中醫滋補開源,西藥調整節流。輕度的,可以通過心理治療師糾正不和諧言行造成的矛盾引起的消耗,中度以上的就要看精神科醫生,吃藥!至少讓神經遞質足夠維持日常衣食住行。

如何和病人相處呢?軟硬兼施,恰到好處。軟是為了緩解對方的張力和壓力,比如在網上,如果網友心境不好,爭辯起來硬要贏,那就讓TA贏唄。硬呢?就是防止病人恃病而驕、而寵、而邪、而賴,醫學上叫疾病獲利。

老話說傻人有傻福,如果不幸很聰明,不幸又追求完美,那就盡快聰明得讓自己大智若愚。從健康角度看,沒有絕對的成功或失敗模式,沒有完全的好人或壞蛋區分,隻有是否正好合適。比你強的人,一定有某些地方比你弱!

不是本專業人士,沒看文獻,腦袋裏一點零星知識,如果采納,需上pubmed上求證。

祝你擁有:足夠的五羥色保平安、足夠的多巴胺享快樂、足夠的去甲腎上腺素不畏懼、足夠的智慧履行哲學家休謨的教導:勇敢是最不穩定的性格!

文學城名媛網友紅卡原創教導我們,生活原本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