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忍有仁,大家閨秀猶在
文章來源: 每天一講2018-06-08 19:56:02

有忍有仁,大家閨秀猶在

 

《上海最後的金枝玉葉》是我十年前讀的一本書, 最近在網上又查了一些資料,想為這本書寫一篇書評。

金枝玉葉這個詞一般是用來描寫出生高貴的人,而這位“上海最後的金枝玉葉”,郭婉瑩,戴西女士真是名副其實。

戴西是上海四大華商公司永安百貨公司老板最小的女兒,她的一生堪稱傳奇。戴西出生在澳大利亞的悉尼, 從小家境優渥,11歲時她才回到母國,  所以她的英語一直比她的漢語要流利許多. 年少時在曾經培養宋氏姐妹的上海中西女塾就讀,讀書期間家人為她選了世交富家婿訂婚,但年輕的她拒絕了,為此在晚年她說當時欠考慮。後來戴西進了燕京大學,在那裏她遇到了家道中落但是相貌堂堂,生性風流的吳某某。於是轟轟烈烈地選擇了自由戀愛並結婚。婚後生活並非如戴西所希望的美好,她的丈夫迷戀夜生活,即使在她難產之時,也不管不顧的在外麵打牌到深夜,但她妥協和包容,甚至進行掩蓋。

解放後戴西的丈夫在反右運動中被打成右派,不久即命喪監獄,而昔日上海灘金枝玉葉的她不得不獨立承擔起生活的艱辛和對孩子的撫養。數年後,她也被掃地出門,所有家產均被充公來償還她死去的丈夫歉國家的債務,她蝸居在隻有7平方的亭子間,這樣的房子冬天如冰窖,夏天如蒸籠,下雨房頂就漏雨。最終戴西本人也因家庭原因被強製去勞動改造,從砸石修路到挑河泥,嬌嫩的身軀挑起了大男人的重活。多年以後,憑著流利的英語,她得到機會到業餘大學教英語,但是在學校裏她卻遭到了各種各樣的批判及其同事的責難和敵意,並被安排去做清理衛生間的工作。

麵對生活中絕大多數人不能忍受的壓力和難堪,有著與生俱來傲骨的戴西卻是平靜地接受命運的安排, 她總是認認真真地,老老實實地做好每一份工作。後來居然獲得了工宣隊領導的表揚和群眾的認可,最後到了退休年齡,戴西這個大資本家家庭出生的真正的富家千金被允許享受工人階級的待遇,拿到了“光榮退休”的證書。從回憶中她為此從心底裏感到高興和驕傲。四人幫打倒後,她一直從事英語教學工作直到1998年89歲高齡離世。據報道,去世前一天,她依然堅持自己梳頭。

十年前讀戴西的故事,我被打動的不僅是她的遭遇,那個時代受到這樣遭遇的人很多。但是更讓我感動的是她一生都沒有放棄的那份精神和她忍辱負重背後的驕傲。

戴西在年輕時因為愛情和生活趣味而嫁給了吳某某。但他卻常常在外鬼混連妻子難產住院也不管, 但是戴西卻沒有象一般女性那樣一哭二鬧三上吊,而是安安靜靜地一個人敲開了和自己丈夫鬼混的女人家門,她本是可以帶上大批家仆親屬去大吵大鬧的,但她沒有這樣做。在找出自己的丈夫後,她默默地把他帶回了家,這種行為不僅顯現了她對自己愛人的寬容和溫柔,也顯現了一個女人少有的修養。

50年代戴西的丈夫死於監獄,她在停屍房認屍時看著那個“就象一隻插在筷子上的蘋果”的丈夫,她摸他的手,靠著那隻熟悉的手去辨認丈夫。她沒有任何懼怕地把丈夫的骨灰帶回家,我印象最深的是她說的那句話:“活得長短沒有什麽,隻是浪費了你三年的生命啊。”在生命的最後,她還是最體貼他,最愛他的那個女人。

 

此書中另有兩處令我印象深刻—— 戴西描述在她最困難的時期吃一碗8分錢的陽春麵時的那種由衷幸福的回憶:“麵上飄著綠色的蔥末,熱乎乎,香極了,如果在加幾分錢,上麵可以看到幾根肉絲,但是我沒有這幾分錢。”這就是一個曾經的富家小姐在落魄後一貧如洗時對一碗陽春麵這份“美食”的感動,你難道不動容嗎?

還有一個情節,是她講述即使在困難時期如何做“水蒸雞蛋糕”的事情,她說這個方法做出來的蛋糕也是很好吃的,雖然沒有烘箱來得香。從這些生活的一點一滴,你難道沒有讀出一個女人在最艱難最屈辱的環境下的樂觀精神,還有她對美好事物堅韌的向往嗎?

隻有心中有愛,充滿陽光,和不曾放棄骨子裏那份精神和那份驕傲的人才能承受生存環境巨大落差的心理反差。

戴西的告別儀式上那幅挽聯如實地道出了這位“上海最後的金枝玉葉”的品質:

有忍有仁,大家閨秀猶在。花開花落,金枝玉葉不敗。

é?????è?? : ?????·?????????é???????????

此文獻給重歸天家二十周年的郭婉瑩(戴西)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