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爸和琴爸是怎樣練成的
文章來源: 露得2019-06-14 17:19:25

 

人家爸推娃,我家娃推爸。

曾經是足球健將的愷爸看到兒子愷佑是棵足球苗,慫恿他去參加精選隊(select team)的選拔。兒子果真受教練青睞被選中,卻糾結起來:球賽和棋賽都是在周六進行,去哪個?精選隊不僅對訓練要求嚴格,比賽也是不能缺席的,而國際象棋比賽都是一整天的,不可中途離開去踢球。兒子在魚和熊掌之間選擇了棋賽,足球生涯就停留在原來的業餘俱樂部玩票水平。

愷爸失望之餘調整心態,從球爸專攻改為棋爸專攻。美國小學生的周六棋賽通常是一天賽五輪,許多父母把棋賽當成babysitter,放下孩子就走。愷爸總是全程陪伴,兒子在場內賽,他在場外研究棋經,有時和其他棋爸較量。很叫他得意的是戰勝了兒子對手老爸的一戰,替場內輸局的兒子“複仇”了。

隨著兒子一步步地成為地區冠軍、全州冠軍、全美冠軍棋霸,愷爸也“華麗”地轉身為優秀的棋爸。不僅孩子們找他分析棋局,父母們也前來向他取經,討教如何培養棋霸。美國棋媽們看到他誨人不倦,感動地封他為本地棋壇godfather(教父)。

甚至一位教練特地來跟他探討“愷佑模式”。這位任教數個小學國際象棋俱樂部的教練觀察到,在愷佑頻頻奪冠的同時他那名不經傳的R小學棋隊排名直線上升,還拿下全州小學生棋隊冠軍。困擾這位教練的問題是,他棋隊裏的小棋手們水平一高就驕傲起來,不願再參加小學生比賽,說是沒有對手了。教練就拿愷佑激勵他們,你們覺得沒有挑戰了嗎?有本事去賽場百戰百勝,像愷佑那樣!

愷爸心喜有了知音,他依然讓愷佑去參加小學生比賽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帶動兒子學校的棋手們。棋隊排名是按得分最高的前四名隊員總積分來算,小棋手們看到愷佑賽就看到了拿獎的希望,參賽的棋手越來越多,R小學的棋風日益濃厚。

不少小棋手的父母們還向愷爸稱讚愷佑的人品,贏棋從不高傲,會給對手適當的鼓勵,有時還會和對手分析棋局,指出好棋或錯棋;輸了也不失風度,不像有些棋手那樣給人臭臉,甚至摔棋子。這也是愷爸樂當棋爸的原因,贏也好輸也好,可以借棋賽磨練孩子的性格。

且說女兒愷倫在棋爸的引導下,在小哥哥捧回的一個個獎杯的誘惑下,五歲開始學棋。棋賽上爭強好勝的男孩總是占大多數,為鼓勵女兒打敗男生,棋爸特地用著名女子國際象棋特級大師Susan Polgar的書教她,還特地帶她去參加大師的車輪賽。愷倫很快在棋賽中小荷露出尖尖角,也嚐到了捧回冠軍杯的滋味。但漸漸地,她對音樂的興趣愈發濃厚,喜歡彈鋼琴、拉中提琴、玩作曲。棋爸又一次不得不調整心態,放棄培養女棋霸的雄心,轉變為女兒的琴爸。

他成了女兒最熱情的粉絲,不論工作多麽繁忙,他都會參加女兒的鋼琴演奏會和比賽、學校樂隊的音樂會等等,還特地買了新款錄像機錄製女兒的演奏。一位著名鋼琴大師看了愷倫的鋼琴演奏錄像後評論道:“她應該認真考慮學習鋼琴專業”,同時不客氣地指出我家的鋼琴不配她的水平。愷爸於是克製住買新車的欲望,買了一台大三角琴,還是斯坦威的。喜得女兒更加陶醉在美妙的琴聲裏。

最近一年裏家裏響起了叮叮咚咚的習琴聲,好似時光倒流十年前,原來是愷爸坐在琴前。他在女兒琴聲的熏陶下發展出新愛好,並且設立了一個“遠大”目標:將來退休後做琴師,教兒童鋼琴入門。他拜家裏的鋼琴大賽金牌得主為師,小老師對她的學生頗有信心,說老爸你比我當年彈得好,因為你更理解曲子。

從愷爸的成長經曆令可以看到,人的可塑性真強,哪怕是人到中年後。誰說隻有孺子可教,父母也可教。愛孩子就是要去傾聽和陪伴,學會了解他,順勢引導。強扭的瓜不甜,硬逼的孩子不健康,愷爸深知興趣是學習的最佳動力。

當然可塑性有大有小,愷媽我成為優秀棋媽的可塑性就極小,一腦子發散性思維的我在棋盤前思緒萬千,久坐不住,仿佛“多動症兒”。其實“母後”也當揚長避短,適時“退位”,讓“父皇”上位施展父親本領。父母和孩子在愛裏互相影響、共同成長,豈不是親子關係的最高境界!

父親在育兒中的角色舉足輕重,他是孩子關於男人的定義,很可能就是兒子未來的形象,女兒未來所嫁男人的模樣。願天下父親都勇於擔起為父重任。

(照片來自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