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走了《教育》可賺錢了
文章來源: yongbing19932024-06-05 15:26:13

《文革》走了《教育》可賺錢了

 

 

 

走資派特色政府現行的教育製度。是貧富分化的推手,又是階級特權的延續,更是社會上功利主義的體現

在任何學校裏,最重要的是課程的思想政治方向,這完全由教學人員來決定。——列寧

文革中《紅旗》雜誌上一篇名為《請看蘇修的新玩意》的文章:

“近年來,在蘇修社會裏,出現了一種新的行業。……

先看“私人授課”業。此業現在盛行蘇聯全國,據說是專門為中學生進入大學而設立的。私人授課每小時可得五至十盧布,相當於普通工人一天半以上的工資。在莫斯科街頭,“圓柱上”、“牆壁上”、“大門道裏”,到處是這種花花綠綠的廣告,簡直讓人眼花繚亂。“

再看當下走資派特色政府現行的教育製度,比那時要嚴重的多:當時的「私人授課業」,隻是“專門為中學生進入大學而設立的”,而當下卻更甚,是為了一切學生——或者說,“應試”——而設立的。

當時每小時價格相當於普通工人一天半的工資,而當下呢?

沒有具體地考察過,但也有一些資料可以一用(這些資料都來自於身邊的人):當下於“補課“上所用的錢,甚至有超過一萬元每月的。而一個中下層勞動者每月僅可得一千五到兩千元。

教師職業(此處專指教職工的工資)不過三四千元,這已經不是1.5倍關係了。

當然也有價格不那麽高的(或許要感謝什麽“供需關係”、“看不見的手”)每月每科也有八九百元(根據教師和學生們的評價這還算低的),且少有僅僅補習一兩門課程的,如此算下來,當下的情況就可想而知了。

當然了,可以說:“教育改革、‘雙減’政策不是已經在整治這些問題了麽?”

這話倒是沒錯,但它僅僅是對窮人生效了嗎?

收費低的教育機構不見了,而富人們可以聘請家教。

在職的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不允許校外補課了。沒關係,富人們可以聘請專門這樣不到學校裏任職的人。而窮人們卻隻能依靠自己的孩子“再努努力”了。並且,別忘了:

《如果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潤,資本就會蠢蠢欲動。》

《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資本就會冒險。》

《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潤,資本就敢於冒絞首的風險。》

《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資本就敢於踐踏人間一切法律。》

再看看所謂“平等的受教育機會”與“就近入學”和師資力量不均衡之間的矛盾。當然了,這主要來自於義務教育階段。《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九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

然而它真的被落實了嗎?

由於“就近入學”,師資力量強大的學校附近往往會形成“學區房”經濟。而誰才能買得起這些「學區房」呢?自然是富人們。

普羅大眾想要把自己的子女送進這些學校可就要大費周章了。

並且,諷刺的是,隨著對“貪汙腐敗”的嚴查嚴打,這種差異也愈加明顯:根據資料(別問我怎麽知道的),“托關係”進入我所在的這所學校,需約3-5萬元;而「嚴查嚴打」後,這種途徑就消失了,之前三五萬能買到的學習機會,現在買不到了,隻能花費幾十萬去購買「學區房」。“幾萬對幾十萬,優勢在我!”

以及,當下的家長們、孩子們是抱著怎樣的觀念麵對龐大的空中樓閣般的教育體係的呢?

再引一大段《請看蘇修的新玩意》(並且也讓聯盟成員認識到我們應持怎樣的態度):“若問這種行業為什麽如此興隆,那就要看看蘇修的教育製度了。蘇修的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早已成為進入特權階級的階梯。……

可不能小看這種新行業。特權階級要把自己的爵位和俸祿傳給他們的子女,一個重要的辦法就是通過教育一途。……

……你聽,蘇修《國民教育立法原則》說得多麽堂皇:蘇聯全體公民不分財產和社會地位,“在受教育方麵一律平等”。

但事實呢?在蘇修叛徒集團的統治下,勞動人民既沒有那麽多的錢去雇請“私人教師”,又沒有那麽高的地位來得到同僚們的“照顧”。他們的子女,無論在分數麵前,還是在其他什麽麵前,怎麽能同那些公子小姐們“一律平等”呢?……“

列寧曾說過:“隻要階級還沒有消滅,任何關於一般自由和平等的談論都是欺騙自己,或者是欺騙工人,欺騙全體勞動者和受資本剝削的人,無論如何,也是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列寧的話,這樣無情地揭露了一切關於一般自由、平等言論的虛偽性。……“

“學校商業化,知識商品化,這完全是蘇修全麵複辟資本主義給教育帶來的必然結果。蘇修統治者通過校內教育和校外宣傳,公然要青年人樹立“合理的利己主義”世界觀,並且毫不隱諱地對他們說,“學習、掌握知識”是一本萬利的買賣,“這是一個將能產生高額利錢的貯錢匣”。……“

“……這種腐朽透頂的“教育”,是一個黑色染缸,別說特權階級的子女,就是少數勞動人民的子女進校後,也必然要受到腐蝕和毒害。它隻能培養那種以賺錢贏利為人生哲學的新資產階級分子,即培養特權階級的接班人。“

而走資派特色政府現行的教育製度當下,一張大學文憑也隻能撈到一個好一點的工作了,也無怪乎廣大人民群眾對此見怪不怪了。那我們對此應該怎麽辦呢?怎麽應對這些上層建築呢?

很顯然,要徹底解決這些問題,那就意味著推翻蘇修現存的社會製度,這是蘇修統治者連想都不敢想的。然而,統治者不敢想的,蘇聯人民卻要想,並且終究有一天還要行動起來,再一次掃除這些穢物。
《紅旗》雜誌指的很明白了。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幾何公理要是觸犯了人們的利益,那也是要招來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