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舊學校教育有三大壞處
文章來源: yongbing19932024-05-12 08:23:25

毛澤東:舊學校教育有三大壞處

 

 

青年學生這段時期,毛澤東進行了大量的教學實踐。

毛澤東曾擔任學校學友會總務兼教育研究部長,並主持創辦《農民夜學》(1917年)。創辦《農民夜學》的目的,

一是“造成新國民及有開拓者能力之材”。

二是提供“實習之場”,更重要的是克服學校與社會“相隔相疑”的弊端,實現“疏通隔閡,社會與學校團結一氣”。

在湖南一師畢業前夕(1917年9月),毛澤東曾在一師附小教育實習,現在還可查到當時毛澤東的一篇國文教學教案,其中將這節課分為環環相扣的5個環節,

一是讀(字),

二是講文法,

三是做選例,

四是補助教授未及之知識,

五是練習。

教案通篇體現了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適應個別差異,擴充內容,與社會相聯係,將知識教育、道德教育、愛國主義教育融為一體的教學思想。

畢業後(1920年),毛澤東在湖南一師附小當主事(相當於校長),毛澤東發動學生組織自治會,提出學生自治會的代表參加教務會議,對教師、教學管理、生活管理提意見。提出發揚學生自治精神,發展學生個性,不開除一個學生等建議,均被采納,對湖南一師營造民主自由的校風起了很大的作用。

毛澤東成為共產黨員後,毛澤東仍然傾力於《教育》。

毛澤東創辦了《湖南自修大學》,任教務主任(1921年8月)。

在其《入學須知》中明確宣布“我們的目的在改造現社會。”

學員應“養成健全的人格,煎滌不良習慣,為革新社會的準備”。

招生隻憑學力,不限資格。

學習方法以自由研究,共同討論為主,強調腦力與體力之平均發展。

《自修大學》還附設一個藏書豐富的圖書室,收集當時國內可能收集到的進步書刊報紙,供學生自學用。

《自修大學》附設補習學校,公開招生,招收進步知識青年和工農青年。

《自修大學》的學生來自13個縣,最多時達200多人。

這所大學社會反響很大,連著名教育家、時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蔡元培也予以積極支持,讚揚《自修大學》的“主義實在是顛撲不破的”,並任該校名譽校董。

1923年11月,該《自修大學》被軍閥趙恒惕封禁,毛澤東又辦了一所正規中學——《湘江中學》,原來在《自修大學》的二百多學生,大部分轉到了這所學校。

這樣的履曆難道還不能說明毛澤東是一個當之無愧的教育家嗎?

更重要的是,毛澤東以他犀利而深刻的洞察力剖析了《舊中國教育製度》的種種弊端,提出了極富創新價值和遠見卓識的改進方向。這使他遠遠高於一般的職業教育家。

毛澤東在《湖南自修大學創立宣言》中總結舊學校教育有三大壞處:

“學校的第一壞處,是師生間沒有感情。先生抱一個金錢主義,學生抱一個文憑主義,`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什麽施教受教,一種商業行為罷了!

學校的第二壞處,是用一種劃一的機械的教授法和管理法去栽賊人性。人的資性各不相同,高才低能,悟解迥別,學校則全不管這些,隻曉得用一種同樣的東西去灌給你吃。人類為尊重`人格',不應該說誰`管理'誰,學校乃襲專製皇帝的餘威,蔑視學生的人格,公然將學生`管理'起來。隻有劃一的教授,而學生無完全的人性。隻有機械的管理,而學生無完全的人格。這是學校最大的缺點,有心教育的人所萬不能忽視的。

學校的第三壞處,是鍾點過多,課程過繁,終日埋頭於上課,幾不知上課之外還有天地,學生往往神昏意怠,全不能用他們的心思為自動自發的研究。”“壞的總根在使學生的之於被動,消磨個性,滅掉性靈,庸儒的墮落浮塵,高材的相與裹足。”

今天四十多年來走資派特色政府的無數學生們,經曆過學校教育的人們,當你們讀到這些評論的時候做何感想?難道沒有一種曆史的穿透力震撼了你的心靈?難道沒有感覺到,盡管時代已經不同,可舊教育的流毒依然像幽靈一樣在你們身邊遊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