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勝國民黨?《特赦1959》驚爆內幕!
文章來源: yongbing19932019-08-27 05:59:08

共產黨勝國民黨?《特赦1959》驚爆內幕!


近半個多世紀的驚天之問,   為什麽裝備精良的八百萬國民黨正規軍隊敗給了小米加步槍的百十萬共產黨土八路農民隊伍?  雖然許多人心知肚明,  明明知道當年中國共產黨做對了許多對中國人民對中華民旅有利有益的事情,  但就是不敢承認不願承認不想承認。不想承認也罷,  懇請不要否定抹黑顛倒黑白總是可以吧。這是做人的基本人品。想當年中國共產黨對待國民黨高級戰犯《不審不判不殺,給予人道主義待遇,組織政治學習和參加勞動改造,待時機成熟後,再酌情提出處理辦法》。是任何虛假人道主義、虛假民主自由人權無法相比的。

有台灣人到大陸旅遊,不經意間,在住宿酒店看了《特赦1959》後說,   "從中國朝代變遷的歷史來看,在改朝換代之際,不論是漢朝取代了秦朝,唐朝取代了隋朝,還是清朝取代明朝,把前朝的敗軍之將,以及遜位的皇上,齊聚一堂,進行思想改造之後,再加以特赦釋放,就史論史,中共的做法,也是前所未有的創舉了"。不想讚美一下當初中國共產黨的人道?  怕回台灣後被罵?  又或是聽到見到太多的國民黨人不服而一直在罵共產黨的影響?   當初共黨如此費力費財一個不殺讓他們活下來就是不領情?  堅持反對共匪堅持永遠罵共匪?  誰勝誰負? 誰是先進文化誰是醜陋文化?  不是一目了然了嗎? 為什麽共產黨勝國民黨? 不是有答案了嗎!

1949年1月,隨著北平和平解放,三大戰役取得了偉大勝利,共殲滅國民黨軍隊150餘萬人,俘獲高級軍官上千人。公安部長羅瑞卿向毛主席和周總理進行匯報,目前全國各地在押戰犯共計千餘人,他們的情緒都不太穩定,對看押單位也造成了很大壓力,所以他們急切想得到中央的明確指示。蔣介石在台灣看到報紙後才知道杜聿明、王耀武等人還活著,蔣經國向他報告,國軍上校以上的軍官落入共軍之手有數千人,其中一部分被釋放,高級將領都以戰犯名義被關押在戰俘營裏,他們目前隻掌握三百多人的名單。

羅部長向毛主席和周總理匯報了目前國民黨高級戰犯的近況,管理機構提出建議,找幾個罪大惡極的先殺了以平民憤。最後,毛主席做出指示,有病的治病,有傷的養傷,給予政治學習,參加勞動改造,待時機成熟後根據情況提出具體處理意見。周總理給羅部長下達命令,對戰犯的改造工作交由公安部管理,讓他調集精兵強將從事這項工作,羅部長馬上就想到了強將王英光來負責這項工作。

而在某個看守所裏, 戰犯葉立三懷著僥幸之心想再度脫逃,卻被華北軍區軍官教導大隊政委王英光帶人很快抓獲,他把幾次失敗歸結為自己選擇路線的失誤,王英光正告葉立三,現在中國的版圖上除了西南部分地區和幾個少數民族地區以外,都已經建立了革命的政權,他必須承認現實,國民黨已經徹底失敗。與此同時,教導大隊副大隊長胡大樹在火車站執行交接戰犯的任務,很多受傷的戰士情緒激動要見國民黨第十二兵團司令長官黃維,原來他們都是被黃維兵團的燃燒彈所傷。胡大樹見狀便讓黃維出列,黃維主動站出來並承認是自己下令用火攻掩護國軍撤離的,從軍事角度講沒有任何問題,胡大樹安慰著戰士們,黃維一定會得到應有的處罰。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全國上下歡欣鼓舞。記者高平與王英光是好朋友,他準備到井陘去采訪,高平看到了不服管教的黃維後,他要求把黃維列入到他的采訪名單中。高平的采訪還算順利,很多國民黨軍官都深表悔意,表示不投降是因為受到了長官的欺騙,黃維一進門,那些軍官便不作聲了。黃維把兩個凳子摞了起來,稱他和高平的談話需要平等,並要求高平稱自己為先生。高平質問黃維在雙堆集外無援軍彈盡糧絕情況下為何不投降,黃維答複身為黨國軍官要殺身成仁,高平指出他的部下傷亡慘重,而他卻毫發未損,何談殺身成仁?黃維聽罷惱羞成怒,掄起凳子砸向了高平。高平向王英光描述了采訪黃維的經過,王英光看他氣鼓鼓的樣子忍俊不禁,他早就料到可能會有這樣的結果。戰犯孫宏英犯了毒癮,難受得死去活來,王英光讓護士梁冬芳給他打戒毒針算是暫時止住了他的折騰。

王英光接到通知讓他去公安部報到,晚上收拾行李時,王英光撫摸著亡妻彭雪的照片心酸落淚,她犧牲很長時間了,但屍體卻一直沒找到,高平勸他該放下就要放下,王英光發誓他早晚有一天要查清楚是誰出賣了他們。下令殺害亡妻彭雪的凶手就在關著的戰犯裏。去北京臨行前,王英光專門去看了國民黨八十七軍的軍長陳瑞章,他的傷口有些感染,王英光安排人員盡快給其消炎。他開導陳瑞章別再幹傻事,有問題多與教導大隊的同誌們溝通,他想要詢問陳瑞章當年的事,就是殺害他妻的凶手,  但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

王英光和高平坐著鐵叔的毛驢車打算先到石家莊,然後再坐部隊的卡車直接到北京。半路上,護士梁冬芳稱接到總部的調令要跟他們一起去北京,途中三人說起正在絕食的葉立三,王英光分析他這是在表達一種情緒,因為直到現在他仍然接受不了國民黨戰敗的事實。故事就從這兒開始......

此外,這部劇還把新中國第一個十年的社會狀況和曆史大事,與改造戰犯的劇情有機結合,抗美援朝、西南剿匪、北京舊城改造等事件逐一表現,還通過戰犯參觀長春汽車製造廠、武漢長江大橋、沈陽機床廠等展現了祖國新貌,使這部劇顯得更加厚重、溫馨。

在尊重曆史、尊重生活的基礎上,電視劇采用虛實結合的創作手法塑造人物。劇中,既有杜聿明、王耀武、黃維等真實曆史人物,亦有不少承載著一定典型性的虛構人物。1949年,新中國成立,黨中央指示將關押在全國各地的蔣介石集團高級戰犯轉入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所集中關押,其中包括杜聿明、王耀武、黃維、宋希濂等國民黨將領。

在改造和反改造的艱難博弈中,戰犯們的思想認識逐漸轉變。毛主席肯定了國共合作期間國民黨將領在抗日戰場上的功績,他們深受感動。該劇圍繞“特赦”這一主題,講述了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領導人高瞻遠矚,對戰犯進行改造和特赦的曆史事件,再現1949年至1959年新中國成立第一個十年間的偉大建設成就。

劇中主人公、負責戰犯改造工作的功德林管理所所長王英光便是虛構人物。接受過高等教育、又有多年革命工作經曆的王英光,有文化、有教養、有胸懷,革命立場堅定,同時也因解放戰爭失去過至親——人物複雜的心理活動形成了戲劇看點。

從改造到特赦是一個艱難的過程,更是一大創舉。電視劇《特赦1959》呈現那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重現這段具有重大曆史意義的非凡曆程。1959年國慶前夕,國家發布特赦令。這一天,杜聿明、王耀武等人依次從共和國法官的手裏接過特赦令。這是新中國曆史上的第一次特赦。

《特赦1959》講述的是,開國大典之後,百忙之中的毛澤東開始關注在押的國民黨戰犯的情況。根據各方麵意見,毛澤東確定了對戰犯的總體政策:不審不判不殺,給予人道主義待遇,組織政治學習和參加勞動改造,待時機成熟後,再酌情提出處理辦法。

在公安部的具體組織下,各地成立戰犯管理所。原先關押在華北等地的國民黨戰犯,陸續向功德林管理所集中。王英光(張鐸 飾)奉命調往華北功德林管理所擔任所長,參與戰犯改造工作,並最終使這些戰犯徹底認識錯誤,重回社會。

在《特赦1959》裏,眾多人物所呈現出來的眾生相,可謂豐富多彩,值得推敲。其中有講究原則、堅持真理的的功德林管理所所長王英光;有不苟言笑功德林管理所政委賀春年; 有文化水平不高,想法設法調回原部隊的功德林管理所副所長胡大樹;  有耿直的國軍中將軍長陳瑞章、多疑善變的國防部保密局華北行動處中將處長的劉安國;  故意搗蛋、隻求速死的國民黨軍少將師長葉立三、迷信偏執的國民黨軍中將兵團司令蔡守元等人。

通過這些角色,我們看到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和人性的複雜性。《特赦1959》就是以這種獨特的視角,通過“以人為本,關注人性本身”來透視這些人物的行為變化。在重大曆史截點的背後,他們起到的作用。

戰犯改造是一件曆史大事,讓敵人認同我們,比在戰場上打敗他們更難,而改造背後的曆史意義巨大。《特赦1959》正麵描寫了這一艱難過程,並深刻解答了“為什麽我們要改造戰犯”這一疑問。

這些戰犯在共產黨的感召下,改過自新,最終成為自食其力的公民。特赦以後,他們有些人參與了各級政協的工作,積極參與的新中國的建設,有些人甚至還在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充分說明我黨在重要決策下黨性與人性的輝煌交織的一麵,而特赦戰犯一舉更是意義非凡影響深遠。讓觀眾更真切的感受到,時代旋律,不僅是記錄當下正在發生的,也包括再現曆史長河中值得被銘記的人物與故事。

《特赦1959》的另一個重大看點,是側麵再現了新中國第一個十年的偉大建設成就。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由於反動派的長期破壞,民生凋敝,百廢待興,還麵臨敵對勢力的威脅,和暗中破壞,可謂困難重重。

但是,新中國的人民在我黨的領導下,第一個十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僅迅速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打贏了抗美援朝戰爭,徹底澆滅了反動派的妄想。

《特赦1959》從多個側麵展示了這一成就,並從普通居民實實在在的生活改變入手,深入反應了這些成就對人的影響。

也正是這些成就,證明了共產黨不僅能打仗,更能建設,那些曾經持有不同理念的戰犯們,終於從內心承認了中國共產黨的正確性。

作為一部重大曆史題材為背景的電視劇,《特赦1959》首次選取了“戰犯改造”這一曆史事件,以獨特的視角,將時代大背景濃縮到一個小院之中,以小見大再現大時代背景下的世間百態。對於" 戰犯改造",古今中外幾乎全世界各國朝代更換時當改者都不被理解而又難以完成的任務。習慣地將前朝官員關之殺之。

然而中國共產黨做到了《不審不判不殺,給予人道主義待遇,組織政治學習和參加勞動改造,待時機成熟後,再酌情提出處理辦法》。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領導人站在曆史的高度上,高瞻遠矚,深謀遠慮,對戰犯進行改造和特赦的曆史事件。回望新中國成立頭十年的這段特殊曆史,追溯共產黨人勝利的原因,對當下亦是不忘初心的精神觀照。

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結束後,一場改造國民黨戰犯的“攻心之戰”拉開帷幕。《特赦1959》以北京功德林管理所為主要敘事空間,講述了共產黨人改造、特赦戰犯的故事。劇中真實還原了中國共產黨對待戰犯的一係列政策,細膩再現了時代大背景,還將杜聿明、王耀武、黃維等真實曆史人物搬上熒屏。

《特赦1959》是在尊重曆史的基礎上,用合理的戲劇衝突聚攏起原本零散的人物。劇中的戰犯之間也有明爭暗鬥的“鄙視鏈”——黃埔派看不起非黃埔派,將軍看不起特務,官大看不起官小,要求進步的和頑固不化的又相互對立……劇中的主人公、負責戰犯改造工作的功德林管理所所長王英光雖是虛構人物,卻是那個時代諸多共產黨幹部的形象“合集”。他有文化、有教養、有擔當、有胸懷,革命立場堅定,因解放戰爭失去過至親而對國民黨戰犯有複雜的私人情緒。這種特定境遇中錯綜複雜的人物互動關係與緊湊劇情的交織糾纏、相互推進,形成了巨大的戲劇張力,將觀眾牢牢吸引在了熒屏前。

有情懷有暖度,讓信仰更具時代穿透力的《特赦1959》不光展現了共產黨的人道主義精神,更凸顯出共產黨人‘隻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後解放自己’的寬廣胸懷,也點出了政權更替是人心向背的曆史真理。”

中國共產黨的勝利不光靠槍杆子,更是靠科學的,代表人類發展規律的先進文化。沒有硝煙的“攻心之戰”有時比戰場上的兵戎相見更為艱難,堅定的信仰、理論的自信以及社會建設的巨大成就,讓共產黨人得以在思想上征服對手,將曾經的敵人拉回人民的陣營。在網上,《特赦1959》中幾段酣暢淋漓的辯論,有情懷,有暖度,被觀眾稱為“不忘初心”的生動素材,引發不少網友自發摘抄傳播。麵對起初不接受改造、一心想要“馬革裹屍”的黃維,王英光曉之以理,指出“一個軍人的榮譽,是建立在人民基礎上的。離開了這個前提,就沒有任何榮譽可言”;麵對對方“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論斷,王英光更借此指出“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是人民的意誌使然”。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文化和先進文化,對戰犯曾持有的落後文化乃至反動文化的改造過程中,哪一方的文化代表了曆史前進的方向呼之欲出。此外,對於忠孝節義、仁義禮智信等傳統精神,劇中也提到應該站在時代的高度,加以重新的詮釋和理解,那才是真正的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