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別人的生活總是看著那麽精彩?
文章來源: JUNE_雙人魚12212018-08-09 13:02:49

01

 

酷暑難熬。這個夏天躲在家裏看書,有的時候會按下葫蘆起了瓢。 為什麽?因為朋友圈害人!

 

我最近的朋友圈非常熱鬧,輪番上陣的走在路上的照片是一波一波的。從冰島,到歐洲,再到馬爾代夫,看得我直覺著自己Low,都快生無可戀了。

 

這個季節結婚的,郊遊的,度假的,吃喝拉撒的美圖都是文藝腔十足,看著美輪美奐的照片, 隔著手機屏幕,我都能嗅出他們歲月靜好的味道來。

 

很自然地,我又打開了焦慮模式。“為什麽別人的生活總是看著那麽精彩呢?”

 

突然想起了《武林外傳》中的一段話,是白展堂對佟湘玉說的。

 

“湘玉啊,人生就是這樣, 苦和累, 你總得選一樣吧, 哪有什麽好事, 都讓你佟湘玉一個人占了呢?”

 

“ 但是韓娟為啥又不苦又不累呢?”

 

“人家的苦, 你也未必知道。”

 

真的呢, 人家的苦你未必知道!

 

朋友圈曬的都是好吃的, 好喝的, 好玩的, 哪有幾個腦子進水的會無聊到去曬自己的苦難呢?

 

朋友圈也側麵地驗證了那條顛撲不破的真理:兩條!

 

  • 要想人前顯貴, 必定人後受罪。

  • 遠的崇拜,近的嫉妒。夠不著的崇拜,夠得著的嫉妒。沒有利益衝突的崇拜,有利益衝突的嫉妒。

 

說得還真對!

 

朋友圈,微信群,不停的信息推送,還有撩人的小視頻,都會或多或少影響到你的好心情。

 

還有,當有人在微信上給你點了讚,你的大腦皮層就會產生一種即時的興奮物質,你就會時不時地刷手機,每隔幾分鍾就刷一下,好了, 你就徹底離不開手機了。

 

其實這種焦慮也好破, 關掉朋友圈不就得了,就看你能不能做到了。斷舍離之後,辦事效率必會提高N倍。

 

屏蔽掉一切對你無用的信息, 又回到了最初的真實狀態,你的焦慮就會減少很多。眼不見心不煩嘛!

 

信息少了, 思考就多了;知識少了, 智慧就多了 ;浮躁少了, 踏實就多了。又何樂而不為呢?

02 

我國著名思想家, 哲學家,國學大師梁漱在其《朝話:人生的省悟》中寫過一段如何管理情緒的話,大概意思是這樣的。

 

心理調整包括心思調整和心情調整,二者缺一不可。

 

心思調整需要頭腦條理清晰。不管是說一段話還是寫一篇文章, 都需要交代得明明白白, 清清楚楚。

 

心情調整需要避免懈和亂。懈,即是散漫, 是一種苟且心理。如果養成習慣了,那麽, 幹什麽事情都會不成樣子。亂,即心情不平,就會產生偏激,就很容易自己和自己發生衝突, 或者自己和別人發生衝突。

 

隻有把心理調整好了,一個人做事才能聚精會神和態度安詳。我們需要‘雲在青天水在瓶’般的從容安詳。 

有一句話也值得深思: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是一種無能的表現。 

現在深以為然!

03

 

我小的時候總以為自由就是想幹啥就幹啥,長大了才發現自律的人才會有自由。

當一個人缺乏自律了,事情就會受到習慣和即時誘惑的影響,就會幹擾你永遠完不成內心真正渴望的事情。

當你約束不了自己,或者明明知道不可為而為之, 你就會陷入一個失落, 沮喪, 愧疚的死循環,你的人生也就會越走越不順。 

為什麽要自律呢?因為自律是一種自省, 一種素質, 一種自愛,和一種覺悟。 

當自律成為你的習慣時, 你就能體會到幸福和快樂, 淡定和從容。 你的自律程度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換句話說就是, 你有多自律, 你就有多成功。 

04

再說回到朋友圈和微信群。

朋友圈和微信群多好啊, 有看也看不完的東西呢!

但是, 那些東西到底有多少是可以內化於心的?

知識是別人的, 等內化為智慧了, 才是自己的。 

 

如果你堅定地想做一個閑人或者庸人, 那也就沒什麽了,你自可以隨心所欲地想幹什麽就幹什麽吧。 

 

寫到最後突然想到八個字:少即是多,慢即是快。

 

也真是, 如果一個人不能從容安詳了, 讀再多的書, 接受再多的信息, 擁有再多的知識,都無用!

 

 

 

 

 

 

 

記錄北美生活 有態度 有溫度

力讀人間好書 有廣度 有深度

長按   識別二維碼   加關注

分享到朋友圈也是一種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