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行車到飛機
文章來源: 佚木2017-06-07 16:46:05

從小對機械感興趣。70年代落後的太行山區,各種機器罕見,那得算是高科技。生產隊的拖拉機手就像現在高級領導的司機一樣被人羨慕。我對機械的興趣著重在於它們的新奇和高效,它們給了我感性的科技啟蒙。

11歲時我很幸運地得到一輛自行車,破得不能再破了,除了車鈴鐺不響沒有一處不響。我仍是歡喜萬分。要知道縣裏的“局長“們才騎得上自行車,普通老百姓隻有村裏首富之類才買得起,有點類似現在擁有一架私人飛機。10裏20裏甚至更遠的路人們全靠雙腳。

車到處都是毛病,”肉“得不動是第一,兩輪像麻花一樣走形,前叉子一遍破裂。好在我爸年輕時花重金買了一輛”白山“(工作需要),一直自己維護。再他指導下我把破車一點點修好,簡直像造一輛新車一樣大的工程。前叉子從另一輛報廢的車上用鋼鋸鋸下約4寸長的叉部,直接套在我車的破裂了的叉子上。飛輪拆開煤油洗過打上黃油重新裝好,”嗒嗒嗒“清脆的聲音悅耳神怡。車輻條用”緊輻圈“一根根調叫,麻花終於不再左右搖擺了。我的車是26寸的,車座摘掉直接在大梁上包一塊棉墊,仍然得站在腳踏板上才夠得著。下坡或平地時可以坐下享受速度感。因此練就的修車技術大學時得以施展,卻沒得到任何好處。我成了我班十幾個女同學的車輛維修工,隨叫隨到。也沒借機搞個女朋友啥的。(我還給她們看手相,每次上課前她們擠在我麵前伸著一雙雙小手嚷著”給我看看“。不知道我是醫生的料還是咋的摸過這麽多手我都沒往歪處想,她們都很漂亮,我不會是性冷淡吧?)

翻新了的車載著我走村串鄉。當時治安好,一個人騎車去姥姥家(隔好幾個村)沒問題。速度和優越感一直給我幸福直到初中我試騎了我表哥的”嘉陵“。真是天上地下啊!高中時偶然乘坐了當時非常高級的“桑塔納”,大表哥在非高速路上開到120. 加速時我著實體驗 到了G感。

到加拿大後滿足了玩車的欲望,車換了一輛又一輛(二手的多,自己維護)。恰巧我住在飛機場附近,經常看那些小飛機從頭頂掠過。一直對“有錢人“玩的東西不感興趣,終於有一天對自己說“這麽好的條件不利用太浪費了”,於是試飛了半個小時。這一下被勾上了。飛機速度不快,起飛時65KM左右,達到高度後110左右,平穩得很,沒速度感。但是自己操控,感覺像鳥一樣的自由。訓練空域在MISSON 附近上空,美麗的低陸平原平時就夠賞心悅目的,在空中看來格外令人心曠神怡,好像聽音樂聽到好處一樣。

理論課幾百塊,飛行每次飛每次付,教練陪同當時大概 120/小時,每次飛20-30分鍾。理論課物超所值,可以學到很多氣象知識,航空安全和緊急狀況處理。

學習後認識到飛行是很安全的,乘坐民航客機心裏踏實多了。當然惡性事故也有很多。惡性航空事故中可避免的居多。學習飛行可以讓人更有條理,理性,遇事不慌亂。比如如果緊急迫降發生在森林區,撞樹不可難避免,那就對著小點的樹!訓練挽救飛機失速時飛機垂直於地麵螺旋式俯衝,駕駛員要判斷是順時針還是逆時針(俯衝很快,晚了就撞地了)再做相應動作,頭腦要特別冷靜。

911後通用航空越來越麻煩。安檢,飛行限製等等搞得旅行簡直是懲罰。但願有一天可以有自己的雙引擎6人座在南北美洲自由來回,甚至遠途飛越太平洋。想帶什麽就帶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