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逆差具體數據分析
文章來源: 半島人2018-07-18 18:14:52

中美貿易逆差看似巨大,但實際上隻是表麵現象,實際上的逆差要小得多。

根據美國政府公布的數據,美國企業對中國的銷售額在2015年已達約3720億美元,其中2230億美元是由美國企業在華子公司直接生產銷售所得,1500億美元是美國對中國出口所得。美國在華子公司銷售額中的1710億美元來自製造業,510億美元來自服務業,而在製造業中電腦和電子產品占比為44%,化學產品占比為21%,運輸設備占比為11%。以同樣口徑估算中國企業對美國的銷售總額約4020億美元,其中在美中資企業的銷售額隻有100億美元,中國對美國出口達到3930億美元(此段報告原文數據以bn計,數據有四舍五入)。

也就是說,在2015年,美國企業對中國的銷售額和中國企業對美國的銷售額的差別也就是300億美元左右,而不是表麵上的三千多億美元。

2016-2017的數據尚未公布,但美資企業的在華銷售額可能已經超過了中資企業的對美銷售額。

比如在2016年蘋果手機在華銷售額達到480億美元。一部價值549美元的蘋果手機其中334美元的價值回流到美國,而中國隻賺到了10美元的勞動加工費。而在中國製造的蘋果手機出口到美國的260億美元全部都被算成了貿易逆差。結果是,蘋果公司賺大錢,中國企業賺小錢,美國政府則得到巨額的貿易逆差。

所以這裏問題的關鍵是怎樣協調美國公司的巨額利潤和美國政府的逆差。大規模地讓美國公司搬回美國是不現實的,主要是美國製造業的效率低下,各種規章製度對企業的約束。即使現在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已經大幅升高,但其規模和效率仍然很有競爭力。那些靠極低勞動力成本的製造業早就搬到越南,孟加拉國的更便宜的地方去了。

另外不得不考慮的是中國市場的規模對美資企業的吸引力。蘋果公司的20%收入來自中國,Tesla的20%來自中國,GM在中國賣的車已經超過美國本土,加上星巴克,JFK,麥當勞等服務業。反過來說,雖說在美國市場上都是中國製造的產品,但很少有中國的品牌。

真的全麵開打貿易戰,顯然美資公司的損失會更大,因為美國市場上的中資品牌很少,而中國市場上的美資品牌要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