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的訪美感受
文章來源: Shanghai0012016-12-12 15:02:09

第一次踏上美國本土是三十年前的三月份,隨當時機械工業部一個訪美代表團,去美國訪問學習三個月。 乘坐國航從北京到舊金山,換泛美航空從舊金山飛紐約。國航航班很空,每人發一包東西(在飛機上從頭到腳用的東西),空姐非常的漂亮及熱情,服務周到。三月份的紐約天氣依舊很冷,記得路過42街時(當時紐約的紅燈區),在街上慢走或在路邊等生意的小姐們都披著大衣。 因時差關係,晚上睡不著,於是從中國領事館的大樓呆呆的往外看這個佰生的城市,舉目望去,到處車水馬龍,高樓大廈,還有一艘停泊在碼頭上的航空母艦,感歎燈光燦爛的紐約真是個不夜城。  這種強烈的反差感,讓我這個來自當時中國最現代化的上海人都感受到了一種震撼。

 
行 ---- 三十年前中國幾乎沒有高速公路,可美國東岸的高速公路那時已非常完善,乘坐著美國接待公司的麵包車上盡情的享受高速公路的美景,東張西望看各種各樣路牌,廣告。 接待並陪同我們團是個美國人Doug, 我們稱他為小杜, 一路上總是會很熱情的給我們介紹各種風土人情,當然我們的爛英文水平最多也隻能聽個一知半解。
 
吃 ---- 因為是部裏派出的代表團,一些美國大公司都願意來會個麵,並邀請一起吃個飯,去的西式餐廳都挺高級,可我們這些“土包子”不會欣賞美味的西餐,搞的經常餓肚子,除了各式各樣的冰淇淋廣受歡迎外,幾乎不記得那些飯局有什麽好吃的。 在首都華盛頓市參觀時,陪同方打招呼說時間關係,中午沒時間去吃正餐,隻能去麥當勞將就一下,結果我們同事一起感歎說這頓飯是這些天來吃的最對味口的一頓飯了……。
 
學 ---- 去參觀學習了一些美國電行業相關的公司,看到那些美國公司的員工兢兢業業的工作,午飯時間有個短暫休息,用餐後及時返回工作崗位,那時候的我們,上班一杯茶,手中一張報紙,工作時間閑聊是主業,中午吃飯下棋睡午覺,相比美國的公司員工,我們自歎不如。  另外那時候美國在設計和製造上已應用了不少計算機技術,而我們還停留在手工設計及製造階段,其產品質量及生產速度也無法相比。
 
玩 ---- 在美方公司的安排下,工作學習之餘,我們也享受了旅遊的快樂,去了白宮,國會大廈,參觀了多個博物館; 去了紐約的世貿大廈,自由女神,聯合國大廈,中國城;參觀了波士頓城及世界著名大學 -- 哈佛大學及麻省理工大學。也沒有錯過迪士尼樂園,好萊塢,金門大橋等。
 
聊 ----- 三個月不僅與許多同行業的美國朋友認識並交談,更拜訪了不少那時已經去美國留學或工作的朋友。 那些人可都是當年中國的精英人材。 其中有不少後來回國發展的很好的,亦有相當一部分人選擇留在美國,現在也大都功成名就,準備或已經退休了。 二個事還記得,一是在校園裏參觀,碰到來自台灣的同學,他們會說"我們中國人......”,估計現在很少有來自台灣的學生會自稱中國人,第二件事是在紐約州裏大學參觀時碰到楊振寧教授,那時候的他也就是該大學的一位有知名度的學者,遠不像現在在中國是路人皆知。
 
買 ---- 那時候來美國是不可能買買買的,最多也就買些便宜的口紅,化狀品,香煙,巧克力,廣告衫等回國時送送人,省下美金回國後到出國服務部去買洗衣機,冰箱,或者電視機。
 
三十年過去真是彈指一揮間。 美國30年沒有多少變化,而國人赴美後的感受則有著巨大的差別。 祖國日益強大,來自祖國的同胞再也不會為紐約的大都市而感到振撼,也不會為吃西餐而餓肚子了。 現在聽到他們的最多一句話是“美國也不怎麽樣”。我估摸著若幹年後,我們的孫輩去老家上海時會不會重複當年他爺爺來美國時的感覺呢? 還是老話說的好,二十年河東,二十年河西。 祝祖國繁榮昌盛,老百姓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