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離家老大歸
文章來源: 蓮盆籽2018-04-27 18:02:07

我十六歲出國讀書,第一次回國是八年之後。 想家想得厲害,但不敢回國,擔心簽證不成不能再來美國。八十年代,學生簽證隻有單次入關, 而且拒簽率非常高。

後來想出個辦法,去第三國簽證。和先生一起,暑假去星加坡探親遊玩。在美國駐星大使館申請回美的學生簽證,簽證辦妥了才敢買機票回國。

南京火車站重見親人的滋味難已言說。那是八十年代末,中國的變化還不是很大。父母音言如舊,容貌己改,母親頭上已現白發。走時妹妹還是個臉圓圓的小學生,歸時她已是婷婷玉立的美少女。八年的時空間隔,熟悉的竟變得那樣陌生。

我父親回家的路更加艱難。他出生在星加坡,那時獅城還是英國殖民地。五十年代初共產黨鼓動華僑回歸建設新中國,歸潮中有一個熱血青年是我的父親。

十七歲,他隻身回國,背著父母偷跑的。我的祖母晚年有眼疾,親友都說是因為當年她想念兒子哭壞了眼睛。兒子走後二十多年他的母親才又見到他。那是七十年代尼克鬆訪華之後,中國緩慢地打開國門,我的祖母乘船到中國看望她兒子和他的妻女。

父親再次踏上出生地是三十年之後。八十年代初,改革開放,星加坡才允許當年鬧學潮之後去中國的華僑學生回家探親。

父親回到的是一個繁華的都市,獨立主權國家。除了熱帶水果和華人的家鄉小食,現代的星加坡的生活和他兒時的記憶沒什麽重疊。水果很貴,他說,因為獅城外的ganbong(馬來語,鄉村)沒了。

昨晚看直播,南北韓首領在三八分界線握手,不由得想起我們父女倆少小離家老大歸的經曆。韓戰停火六十三年,那些韓國人分離的時間比我和我父親離家久得太多了!他們至少都七十多歲了吧?這麽多年過去了,他們還記得親人麵容和家鄉景色嗎?

看文與金兩人牽手在分界線上跨過來又跨過去,卻不知何時南北韓平民也能自由往來?

親情和鄉情,人的基本情感,卻常常被犧牲於戰亂和政治紛爭。違背人性,多麽殘忍。

當那個姓金的年輕人滿麵春風,笑容可掬的出現在板門店時,我很不願意相信他就是那個殘殺自己親屬的惡魔,雖然我知道那些殘暴行徑並不是憑空指控。和平統一,骨肉相聚,誰願意將如此美好的期望寄托於一個瘋魔?!但是,如果這就是天意呢?

父親早年在星加坡就讀於教會學校,我小時候常聽他說天主教的教規。我雖不是教徒,但也不是無神論者。看不透憫憫天意,隻求天下太平,人間和睦。思念我已仙去的父親,我學他那樣在心口前劃十字禱告,願南北韓親人早日相聚。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 the Son and the Holy Spirit. Amen.

 父親和同學,五十年代,去中國以前。

 

父親攜母親,八十年代,回出生地,星加坡。

 

*****

有網友指正,是新加坡,不是星加坡。Singapore, 英文。Singapura 馬來語。

多年沒讀中文,我沒留意官方翻譯。記憶中,父親的家信裏寫的是星加坡。陳年舊事,可能我記錯了。

回憶往事,我就不改了。謝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