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國留學 ~~ 第四代華裔的漫漫回鄉路 (四 自我認知)
文章來源: 蓮盆籽2017-01-07 11:30:54

對我們孩子來說,學中文是一個自我認知的過程。在美國生長的孩子,在學校裏有和各族裔共同的經曆,回家又麵對不同的文化環境。這樣強列的中西文化反差,我們的孩子又怎樣應對呢?

相信不少華裔孩子和我家孩子一樣, 小時候反感學中文,因為占了不少玩的時間。上了中學後,對自己的華裔身份敏感, 逐漸抵製來自父母的中華文化影響,試圖融入主流學生群體。我理解青少年時期 peer pressure 的強大壓力。我支持孩子們去追求主流群體的認同,但我不願看到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失去自我,失去自信,失去自尊。

那麽主流文化又是什麽?美國現在還是以白人為多數,這些歐洲移民將歐洲的傳統和文明,延伸 成了美國主流文化。這個現象很自然。但美國也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和後代,包指華人。大熔爐也好,沙拉盆也罷, 每個種族的文化傳統,都是美國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包容並吸收各族裔 文化的精髓, 也是美國發展強大的一個原因。

我們華裔先輩修的鐵路,促進了美國早期經濟發展,至今還是貨運 的脊梁。我們華人新移民,受過良好教育,以我們的聰明智慧和勤奮努力,在各界多有建樹, 有model minority的美名。我們華裔為美國發展做出的貢獻有目可睹,為什麽不能理直氣壯地爭取主流群體對我們中華文明的肯定和認同。與其讓我們華裔孩子在中西文化對立的夾縫中掙紮,不如和他們一起,在主流文化中為中華文化爭取一席之地。雖然亞裔在美國是少數,但我們的悠久的東方文化傳統,難道不該和新興的西方文明和傳統,在美國主流社會中享有同等的地位?

這篇博文標題的前半部分,是從我孩子的視角說的。這後半部分,她們並不認同。華裔孩子們大學裏自我介紹時,都說我是哪個州來的, 很少主動說起父母從哪裏移民來的。如果你問她們的亞裔朋友到底是華裔,日裔,還是韓裔,她們一臉茫然。她們從來不關心這個問題, 就象她們從來不問她們白人朋友的祖先是從歐洲哪個國家來的。 她們在美國生,美國長,和各種膚色的美國同學們一樣。到中國是去,不是回。

這和我一個希臘裔的同事說得一樣。她的祖父從希臘來,她從來沒有去過希臘。但她常會做些希臘的甜品,帶來辦公室與我分享。每次都不忘告沂我,她家祖上是希臘來的,這些甜品是按她祖母的方子做的。我的孩子不會做中國甜品,但自己的祖上從那兒來是知道的。

其實不止對我的孩子,就是對我自己來說,回鄉這個概念,好象現在也沒有什麽實際意義了。來了美國三十多年,近來去中國已經沒有了回故鄉那種親切熟悉的感覺。小時候住過的平房早己被推倒蓋了高樓。法國梧桐覆蓋過的幽靜馬路,現在是寬敞的四行車道。什麽微信啊,百度啊,滴滴打車啊,更讓我不知所措。

去年夏天帶著我家小妹回南京,領著她在各景點遊玩。我家小妹上一次去時才五歲,不記得什麽,這次抓個手機,興致勃勃 的什麽都拍,什麽都照。小妹一到夏天就哂得黝黑,走出去很多人盯著看。陌生人客氣些的問我們是不是遊泳隊的,不客氣的直接教訓我們曬太陽對皮膚不好。到處熙熙攘攘,遊人和攤販的喧嘩,炎熱的天氣,我真覺得除了老母親,故鄉實在沒有很多讓我想念的了。

但奇怪的是,當我站在六朝古都的城牆上,看著城內城外與我記憶中完全不同的南京城,看著小妹仔細地觀賞那些刻了字的牆磚,看著她認出了幾個字開心的笑著,回家的感覺卻不由地回到我心中。中華文化就是我的根基,家鄉永遠在我心裏,不論我離開了多久,走了多遠,並不需要實景實物的印證。家鄉也在我孩子們的生命裏,因為我們的祖先在這塊土地上,創造並發展了五千年的文明。

我的先生,第三代移民,從來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他是華人,會說華語,會寫漢字。從東南亞來時這麽說,在美國住了三十多年了還是這麽說。他的定位準確,我們是華人,華裔美國人。炎黃帝是我們的祖先,我們有古老的文化。中國是我們的故鄉,美國是我們的家。

從中文學校啟蒙開始,到少年時對華裔身份的敏感和抵觸,再長大些,自己決定在大學選修中文課,再去中國尋根,孩子們的自我認知路走得曲曲彎彎。再往前走,接受中華文化的傳承,並將我們的東方文化,融入西方社會生活,促進美國社會文明的發展。這人生的道路不盡平坦,還不時有人排擠。但我希望孩子們會胸懷坦蕩的往前走,開拓她們各自的人生路。

我會陪孩子們慢慢的往前走。我不知道將來我的孩子們會不會要求她們的孩子學中文,我也不能肯定她們以後會生活在世界的哪一端,但我希望有一天她們會對自己的孩子說: “我們的祖先來自中國。那裏有過古老的文明,現正在不斷進步,繼續繁容昌盛。。。”。

然後,在更遙遠的一天,她們的孩子會對自己的孩子說: “我們的祖先來自中國。那裏有過古老的文明,現正在不斷進步,繼續繁容昌盛。。。”

(完)

 

子女教育壇 http://bbs.wenxuecity.com/znjy/3425564.html

 

有網友qqh聯係,要求我授權轉載這篇文章,特此公開說明。

    =======弘揚中華文化,歡迎轉載翻印,敬請注明出處。(2017年1月11日) =======

 

疏影笑寒網友說得好,對中文有興趣才會堅持下去。介紹兩本書,都是發這篇文章的收獲。

中文版的《漢字的故事》,作者林西莉。英文的是Empire of the living symbols.

伯樂山翁老人畫的《木蘭辭》。推薦這本畫冊,Pan Asian Publications出版的。英/中版的已賣斷貨,不想Amazon上高價買來收藏,就等加印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