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高考,收到通知書以後
文章來源: 林向田2022-11-22 04:37:27

上一篇談到我父母讓我從吉林轉學到湖北的縣城,在縣城下鄉當知青,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決定。當時吉林市用現在的等級來分是二線城市,比縣城高幾級。中國是一個等級社會,按戶籍的含金量可以分成6級:直轄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縣城,農村。我從縣城的中學畢業下鄉,以後招工離開農村隻能回到縣城。好在我下鄉不到一個月“五人幫”就垮台了,第二年就開始了文革後的第一次高考,高考使我離開了農村,也不用回到縣城。父母的錯誤決定沒有產生實質性的後果。

1977年10月24日,當我從收音機聽到可以報考大學的消息時。馬上跟大隊請假回縣城我外婆家準備高考。外婆和外公都是不識字的人,家裏不要說書,就是一張紙都很難找到。76年我從吉林回來的時候,是準備去農村“紮根幹革命”,沒有帶一本教課書。12月5日就考試,讓父母把我的中學課本寄過來已經來不急了。我到處找書,終於在一個遠房的親戚家找到幾本數學和物理書。複習考試的過程很多網友都講過,就不多說了,談談收到通知書以後的故事。

1978年2月18日趙老伯的兒子(趙同學)收到了東北工學院的錄取通知書。消息在梅山村傳開了,這是梅山村的第一個大學生,全村的人都感到高興。在殺豬,殺雞慶祝招待親朋好友之後趙老伯開始犯愁了。梅山村離黃梅縣城十華裏,從黃梅縣城到沈陽要坐兩個小時的汽車到小池口(小池口在長江北岸),在小池口坐長江輪渡到南岸的九江,在九江乘長江輪船到漢口,在漢口開始坐火車去北京,最後在北京轉火車才能到達沈陽。從湖北黃梅到沈陽要3到4天的時間,要用上除了飛機以外的各種交通工具。趙老伯的兒子從小到大還沒有離開過黃梅,沒有見過長江大船和火車,趙老伯擔心兒子能找到沈陽嗎?路上會不會走丟了?對於沒有出過遠門的農村人來說,去東北就相當於去天邊了。這可不是降央卓瑪歌曲中的浪漫天邊,這是未知和恐懼的天邊。

為了兒子能順利安全到達沈陽,趙老伯想給兒子找一個同伴一起走。本村和周圍的幾個村都沒有人去東北上學。村裏有人建議趙老伯去縣城打聽,看縣城裏有沒有人去東北上學。趙老伯在縣城既沒有親戚也沒有朋友,到哪去打聽呢?趙老伯雖然不識字,但是非常有智慧。他想考上大學是一件大事,當時很多人都是穿有補丁的衣服,上大學的人總要做一兩件新衣服帶到大學去穿,趙老伯決定去縣城的裁縫店(縣城隻有一家裁縫店)門口等,問每一位來做衣服的人是不是家裏有人考上大學,是不是去東北上學。連等兩天趙老伯都沒有找到去東北上學的人(在湖北的一個小縣城用這樣的方式想找到去東北上大學的人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我外婆家在縣城,我是在外婆家參加的高考。2月18日我也收到了東北工學院的錄取通知書,東北工學院的報道時間是26到28號。前麵已經說了從黃梅到沈陽要3到4天的時間,收到錄取通知書之後我隻有5,6天的準備時間,這期間我要去下鄉的大隊,公社轉戶口和糧食關係,還要和幾家親戚告別。非常忙完全沒有想到、也沒有時間去做新衣服。

天無絕人之路。我外婆的一個鄰居在裁縫店工作。趙老伯第三天還是來裁縫店門口打聽,被我外婆的鄰居知道了,鄰居把趙老伯帶到外婆家。老天爺真的是很照顧需要幫助的人,經過三天的努力趙老伯終於為他兒子找到了同去沈陽的人。什麽是緣分,這就是緣分。從那一天開始我和趙同學開始了40多年不是兄弟勝似兄弟的交往。

當年東北工學院在湖北黃梅錄取了三人,除了我和趙老伯的兒子以外,副縣長的兒子也被東北工學院錄取了。副縣長也要為他的兒子找同去沈陽的人,副縣長找人比趙老伯就容易多了,通過縣教育局輕而易舉地就找到了我。

1978年2月26 我們四人(另一人是我的同學去北京上大學)一起離開黃梅。

26日上午坐汽車兩個小時到達小池口,中午坐過江的小船到達南岸的九江
26日晚上在九江上船去漢口
27日上午到達漢口,晚上坐火車去北京
28號下午到北京,火車走了21個小時,連夜在北京轉車去沈陽
3月1日早晨到達沈陽,已經沒有新生接待了,我們坐電車到達學校。

後天就是感恩節,感恩時代給我們的機遇,感恩我們抓住了機遇來到這片自由的土地。祝大家感恩節快樂!

PS

這個故事幾年前我用另一個ID寫過,那個舊的ID早就不能用了,今天重新改寫了一下。

相關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