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條新聞反映了中國社會的二元結構
文章來源: 林向田2019-10-26 17:49:22

一條是十天前關於中國富人的新聞:據瑞士信貸 Credit Suisse 公布的年度財富調查結果顯示,截至今年年中為止,名列全球前10%的富裕人口中,中國占了1億人,美國則僅占了9千9百萬人,中國已經超過美國。另一條是一個多月前是關於中國窮人的新聞:美國NBC電視台9月3日報道,三位中國人從墨西哥偷渡進入美國在車後備箱裏被悶死,其中有一對為母子,孩子年僅15歲。

這兩條新聞生動地反映了中國社會的二元結構。所謂"二元結構",就是指中國有一部分先富人群(經濟上的高端人口),他們的收入水平已經達到發達國家的收入標準,但是人口的主要群體是低收入人口(經濟上的低端人口)。根據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王建的計算,中國目前約有3.3億人口的人均GDP已在2.5萬美元以上,而有10.5億人口的人均GDP在4,500美元以下。

看到三位中國人從墨西哥偷渡進入美國在車後備箱裏被悶死的新聞,許多人會問,中國那麽好了,出國旅遊人數在許多國家是第一位,為什麽要到外國去打工受罪?說這話的多是城市“高端人口”,根本不知道中國許多農村的“低端人口”的出路很狹窄,去海外闖蕩依然是非常吸引人的事。雖然中國經濟在過去的二十年裏高速增長,但是來美國的非法移民也在增長。90年代主要是福建人偷渡來美國,現在越來越多的東北人也加入了偷渡大軍。

傳統的資本主義社會的收入結構是“金字塔”形,就是底部大越往上越小;現代市場經濟國家是“橄欖形”結構,就是兩頭小中間大,而中國這樣的“二元結構”就是典型的“工字形”結構,是上麵有一部分高收入人群-“高端人口”,中間的中等收入群體很小,下麵是一個龐大的低收入人口主體-“低端人口”。

王建稱,高收入人群的買房買車等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2012年時先富人群的房、車置業陸續完成,房、車需求越來越接近“天花板”,去年房、車需求突然掉頭向下。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中國人的房、車等消費需求已被滿足。以汽車為例,美國的千人汽車擁有量是800台,德日是650台,中國到2017年末才剛140台,差距很大。原因是中國人口主要群體還處於低收入水平,他們的消費需求沒有被釋放出來。

大家下意識的以為中國十四億人口有多大的市場,實際消費市場不算大,有效消費就一二線城市的大概兩億多人口。中國經濟發展犧牲掉的一大批農民才是這30年發展的最大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