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活1 - 40年前在大學天天吃豬肉
文章來源: 林向田2019-09-08 10:18:36

最近一段時間豬肉問題經常成了新聞,豬肉漲價,豬肉限購,保證豬肉供應等等。看了這些有關豬肉的新聞勾起了40年前差不多有一個月的時間在大學天天吃豬肉的回憶。為了年輕讀者更好地理解這段回憶需要介紹一下當時的社會經濟背景。

我是1978年3月在沈陽上的大學。當時文革雖然結束了一年多,人們的物質生活與文革期間沒有多大的變化。豬肉還是憑票供應好像是一個月一人半斤。沈陽人都知道“陳三兩”,文革其間陳錫聯是遼寧黨政軍一把手,有一段時間沈陽隻供應每人三兩油,陳錫聯由此得的外號“陳三兩”。從“陳三兩”大家就能看出當時沈陽的副食供應是非常差的。我們大學第一年的夥食也是非常糟糕的。早餐是玉米麵糊加窩頭或黑麵饅頭(沒有在東北生活過的人很難理解黑麵饅頭,黑麵饅頭並不是黑麵粉做的,是差麵粉做的,饅頭的顏色不白)。中餐是兩個饅頭加一個炒菜,有時炒菜裏會有幾片肉。晚餐是高粱米或玉米碴子加水煮菜(有時菜裏會有幾片肉)。

有的人可能要說了,你們吃的都是五穀雜糧多健康。當時我們每天都吃這些五穀雜糧,我們(特別是來自南方的同學)想吃的是肉,細糧(大米,白麵)。那時的五穀雜糧和現在人要吃的五穀雜糧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因為現在每天都可以吃大魚大肉,五穀雜糧才變成了健康食品。就是在這樣的夥食條件下度過了我們第一年的大學生活。

還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當時我們是憑飯票吃飯,一個月的飯票好像是19元,不論食堂的飯菜好壞都用同樣的飯票。

1979年春節返校後開始第二年的大學生活。返校後學校食堂的夥食明顯改善了,每天中餐和晚餐的菜裏都有肉,而且比78年多很多,不太能吃肉的同學都吃不完。這樣每天有肉的夥食大概持續了一個多月。吃了一個多星期後,大家就開始有疑問了,突然來了這麽多肉是哪裏來的? 我們的飯票並沒有多花錢,再說,就是多花錢也買不來這麽多肉,因為市場的肉還是憑票供應的。漸漸地傳出了消息,我們吃的肉原計劃是援助越南的肉,跟越南開戰了,這些肉當然就不能再運往越南了。不知道是哪一位中央大領導發善心把援越的肉都調撥到了沈陽(也可能還有東北的其他城市)使我們差不多是免費吃了一個月。

這件事還讓我親身感受到了,中國隻要少援助別的國家,自己的人民就會過得好一點。少一點國際主義,多關心一點自己的百姓。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