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婆帶孩子究竟對誰好?
文章來源: Joe是你2017-12-09 16:53:52

  公婆帶孩子究竟對誰好?

一個周五的上午,我去樓下超市買菜。回家的路上,一幕幕情景引發我深思。


  小區門口的小操場,三四歲的孩子們互相追逐嬉鬧,嬰兒們則躺在嬰兒車裏享受冬日的陽光。坐在石凳上的爺爺奶奶們有的起身提醒孩子當心,有的在給孩子加衣,還有的對著嬰兒車裏的小人兒做鬼臉,唱小歌,逗得小娃娃們發出“咯咯咯”的笑聲。多麽歡樂和諧的一幕啊!


  我會心一笑,繼續往家的方向走去。不時看到中年男子抱著孫子在小區散步,也有中年奶奶推著嬰兒車,自說自話地在逗孩子。


  如今,公婆帶孫輩已然成為一種新的傳統,新的社會常態。不管在大城市,還是在小村落,年輕爺爺奶奶帶孩子的現象隨處可見,人們也甚是習慣這一傳統。


  那麽我要舉手問個問題,這公婆帶孩子的傳統究竟對誰好呢?


  底下學生和台上老師必定哈哈一笑,然後投來一個“這麽明顯的答案,還用問嗎?”的表情。


  是啊!標準答案肯定是對誰都好!


  爺爺奶奶得以享受子孫滿堂,香火延續的滿足感,爸爸媽媽則能安心出去上班掙錢,存錢,養活這小祖宗,再防備日後贍養雙方父母。完美!


  這是在大城市裏的標準答案,我們再來聽聽鄉下的答案。


  每每春節回家,總要有人勸我一番,包括同輩的已婚朋友。


  “你還不嫁人?別太挑了!現在的人結婚多幸福啊!結婚彩禮就二三十萬,男方還有房子,生了孩子爺爺奶奶可以幫忙照看,你照樣可以出去打工賺錢,多自由啊!如果不想出去打工,在家打打麻將也是好的。”


  哈?!!!這就幸福,自由了?


  在這兒,我要冒著吃零蛋的危險給出一個不同的答案。公婆帶孩子,對誰都不公平!


  先來說爺爺奶奶,含辛茹苦養大一個兒子,吃了不少苦,年輕時沒有一天休息,隻為讓兒子長大成才,盼望著他幸福。等到兒子長大,成家立業,父母搬出畢生積蓄,隻為娶一兒媳,享受帶孫子的樂趣。媳婦娶到,合家歡樂,接著孫子孫女呱呱落地。兒子媳婦為了生活不得已外出打工,留下孩子跟隨爺爺奶奶,成為了留守兒童和老人。爺爺奶奶的一生便是獻給了這所謂的“幸福傳統”。


  再談爸爸媽媽,沒錯!生下孩子有人帶確實是一身輕鬆,但孩子畢竟是自己骨肉,你何嚐不思念?孩子的童年是何其短暫,錯過便不再重來,你隻生不帶,那麽你充其量也隻是個生父母。對於孩子來說,爺爺奶奶才是是他們的“爸爸媽媽”,孩子長大後必然也跟你不親。


  最後說說孩子,在這樣一個傳統下,恐怕孩子是最受其苦的人。他們一生下就要離開父母,每年隻能見他們一次,這對孩子公平嗎?父母如果沒有能力親自撫養,那何不考慮清楚是否要把這孩子帶來世間?還是隻因大家都生,你也要生。如果沒有能力給予孩子你的愛和陪伴,那還是慎重考慮這件事。畢竟地球上的人口已經超過60億,光是中國就占去1.4億,並且因為二胎政策在持續增長中。


  昨晚跟爸媽討論這一問題,媽媽無奈地說:“這傳統是不好,可大家都這麽做,我又怎能不跟隨呢?”是啊!大家都在做,我又怎能不跟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