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樣的人最自由?
文章來源: 淡淡的日子2023-02-20 06:35:31

“自由”這兩個字太有魔力了,古往今來誰不向往自由呢?上網查一查,古今中外,文人誌士寫的關於自由的詩詞成百上千,可見“自由”一定是每一個靈魂追求的人生境界。但如何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什麽樣的人才是最自由的人呢?

 

    上個周末熊二去參加golf比賽,我在等著他的時候跟幾個半生不熟的媽媽坐在一起閑聊。女人之間的話題從眼前的比賽聊到孩子的教育,又聊到家庭生活,最後自然而然的落到各自的老公身上。幾個女人對自己老公的評價“毀譽”參半,有說自己先生會疼人的,也有說自己先生情商低的,但真真假假聽著都像是在“撒狗糧”。漸漸的我在話題的內容裏聽到了關於“自由”的討論。

 

    一位媽媽說:“我先生什麽都挺好,就是老愛管著我。以前我在國內的時候一跟閨蜜們約著去打麻將,他就不樂意,老是說三道四的表示不滿,可煩人了。”馬上有另一位媽媽隨聲附和道:“我老公也是一樣,老說我在臉上動刀子沒必要。但他們男人根本不懂,女人到了這個年紀不微整一下根本沒法看。。。” 這個時候坐在我對麵的媽媽插話道:“要是這麽說,我老公在這方麵可是真不錯,結婚這麽多年他從來不管我,我想幹什麽他都支持。”看到大家羨慕的目光,她好像怕別人不信一樣馬上給出了實例,“我最近報了一個phisical therapy 的學習班,想學好了給兒子在打球之後做做按摩,他就特別支持。以前我報烹飪班他也是舉雙手讚成。。。”一邊聽這位媽媽“凡爾賽”自己的老公,我一邊暗暗衡量自己在婚姻生活裏的自由度。仔細想想,跟其他很多女性比較起來,我在婚內的絕對自由空間好像很狹小。從客觀的角度來看,好像我一點兒也不自由。我既沒有家裏的財政大權,連自己的小金庫都沒有,也沒有過跟閨蜜們相約出去over night的旅行,更不要說跟異性朋友單獨出去喝咖啡吃飯。。。但從我的內心來講,我又真切的感覺自己很自由,因為我想幹什麽就幹什麽,先生從來沒有幹預過我任何的決定。為什麽會有這樣看似矛盾的現象出現呢?也許應該先明確一下什麽是“自由”?

 

    自由,高大上的解讀是屬於一個政治哲學概念,是在此條件下人類可以自我支配,憑借自身意誌而行動,並為自身的行為負責。因為 對個人與社會的關係認識上有所不同,所以在哲學各家學說對自由的概念解釋也不同,甚至相差很大。但通俗易懂的定義其實就是在不影響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可以通過自身意誌產生的自然行為。而不自由就是這樣的自然行為被人為的限製了。

 

    暫且不掰扯那些因無視法規而鋃鐺入獄的階下囚,就討論討論我們這些奉公守法的一般人兒吧,怎麽能最大限度的獲得人人向往的自由呢?其實我覺得唯有“自律”是通往真正身心自由的必然途徑。想想看,當我們感覺不自由的時候,基本都是因為被其他人限製了自己的言行,但如果我們自己先自控,自省,自查,自律,最大限度的減少損害他人利益的言行,那不是也就最大限度的降低了身邊人對我們的限製了嗎?

 

    閑聊的幾位中那位感到自己老公給的自由最多的媽媽,其實她的自由感完全不是因為她的老公比別的男人更有包容度,而是因為她自己在婚姻裏做事從來都是以家庭利益為先的,這樣的要求誰又會不滿足呢?如果她自覺的摒棄了所有於家庭生活不利的要求,隻做為家人好的事情,那她的先生當然會百分百的支持她的所有決定。從表麵上看好像是她的另一半給了她最大的自由,但實質卻是她用自律先約束了自己,從而就不再需要來自另一半的限製了。

 

    不僅婚姻裏的自由是這樣獲得的,而且生活中方方麵麵其他的自由也都是用自我約束來避免他人的限製的。當你能靠自律來從所有其他人的約束中解放出來的時候,你也就獲得了真正的自由。孩子自律,家長就不會約束,學生自律,老師就不會約束,職員自律,老板就不會約束,病人自律,醫生就不會約束,運動員自律,教練就不會約束。。。無論是誰,隻要你自己能約束自己,你身邊的人就不再會限製你。

 

    所以,如果你問我什麽樣的人最自由,我想說:唯有自律的人!